巴郎刊-巴郎漫谈红利的底层逻辑

点击上方蓝字@巴郎刊关注
这是巴郎刊的第026篇文章
作者|巴郎 编辑|巴郎
来源|巴郎刊(ID:balangk)
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ID:g0013g)
前言
红利期是否是一个伪命词?巴郎这篇漫谈红利。
文章目录(全文3605共字)01红利02红利的本质03信息积累04洞察力05红利,他说的对吗最后的话
01红利在星球看到一篇嘉宾的分享,谈到红利这个词,有一个观点我非常赞同:「红利」这个概念,应该从我们的大脑里剔除掉。后面四条我有自己的看法。先奉上这位嘉宾的原文。你肯定经常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说: XX 又处在红利期,赶紧做吧。「红利」这个词一出现,大部分人都禁不住诱惑,想要去尝试一下,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XX 现在很容易赚钱,你做就更容易赚钱。但你有没有想过,你在XX上有没有积累?任何事情,参与的人都可以分为2类1.有积累的人2 没积累的人这个红利期,也可以分为 2 类1.红利期2.非红利期于是,就组合成4种情况1有积累的人,在红利期做事有积累的人他们在「红利」领域,有足够的见识、能力,他们做一定能赚钱。红利期,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因素。2 有积累的人,在非红利期做事有积累的人,他们才不关心什么「红利」。即便没有「红利」,他们也会做成,因为他们积累够了,无论是见识、还是能力、资源等等。3 没积累的人,在红利期做事没积累的人,他们做这个,只是因为听到「红利」,然后认为「只要做,就能赚钱」。但你想想,「没积累的人」和「有积累的人」,哪个更有优势?当然是有积累的人。所以,「没积累的人」肯定竞争不过有积累的人,大多数情况下会一无所获,而且浪费了时间。当然,肯定有人会说:「红利期,竞争少,我虽然没积累,但参与的人少,就更可能成功」,嗯,继续看下一个。4 没积累的人,在非红利期做事其实,当你身边所以人都在谈论「红利」期时,这个红利,其实已经过去,变成「非红利期」了。你想想,既然你都知道「红利期更容易赚钱,竞争更少」,那知道「红利」的人,怎么可能不知道,他为什么不闷声发大财,而要把这个「红利」告诉你,多一个竞争对手呢?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是已经过了真正的「红利期」,别人想要卖给你其他东西而已。或者,就是一个表面看起来「红利」的假象。所以,没积累的人,听到别人说「红利」去参与,肯定是要失败。事实上,发现真正的「红利」,需要足够的见识、能力,以及敏感性,这个也是能力,也需要积累。于是我们就知道,只有有能力的人,才能发现「红利期」,没能力的人,发现不了「红利期」,即便能「发现」,那也是个「假红利期」。我们也明白当我们有积累时,没有红利,我们也能干出「红利」。当我们没有积累时,我们发现不了红利,也接不住红利。所以,你现在积累,红利就在未来等你,你现在不积累,红利永远和你没关系。02
红利的本质
2019年火爆互联网圈子的一句话非常经典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除非你靠运气。但是靠运气赚到的钱,最后往往又会靠实力亏掉,这是一种必然。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对这个世界认知的缺陷。这个世界最大的公平在于:当一个人的财富大于自己的认知的时候,这个社会有100个方法收割你,直到你的认知和财富相匹配为止。实在经典,一语道破人类历史关于财富的本质。那么红利的本质是什么?有多少人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雷军说:站在风口,猪都能飞?你站上去试试,看看你能飞不?你以为你站在风口,地心引力就不认识你了吗?风口在不在巴郎不知道,但巴郎知道地心引力一直都在。而红利的本质:信息积累+洞察力03
信息积累
信息=沉没信息+机会信息在经济学中,有一个名词叫:沉没成本。沉没成本:已经发生的事情,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叫做沉没成本。比如你买了一张电影票,看了一半发现是个烂片,难道你要去退票?你买票那一刻,就已经是沉没成本。机会成本:事实上并未发生的决策,但在未来发生之前必须加以考虑的成本,叫机会成本。周日休假,你可以选择和朋友聚餐或者宅家打游戏。选择聚餐,宅家就是你的机会成本。选择宅家同理,当你选择其中一个的时候,其它的决策就不可能实现了。信息中有大量的信息属于沉没信息,这些大量沉没信息会干扰你的判断,本身,在你下决策之前并不能用这些信息去按部就班,而最终能让你抓住红利赚钱的就是机会信息。有些天使投资人的做法是非常值得普通人借鉴的。他们在去了解一个事物或领域的时候,会去找相关的书看,且是大量的看。直到发现看到的书感觉都是大同小异没什么差异的时候,便是已经掌握了这个行业足够厚的信息知识的时候。此时,他就可以准备去做决策了。大量的阅读是信息积累的前提,筛选机会信息要靠你的洞察力。04
洞察力
电影《教父》里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这句话巴郎做个改动:半秒钟看透事物本质的,属于游戏通关看别人玩。一辈子看不透事物本质的,属于玩游戏送人头哥型在陪对手玩,俗称:神一般的队友。如何来评判一个人的洞察力呢?答:在信息的世界中,对一个事物能半秒钟做出判断和决策。比如当你看所有SEO相关网站的数据分析报告和网站运营时,第一个感觉就是:点线面体四体合一体系的时候。恭喜你,这就是你的洞察力,也是你的红利。如果你的第一感是:啊!好牛逼啊!或者,从头到尾你都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在想它是怎么做到的,满脑子全是问号的时候,说明你还是小白兔。再拿头盔这件事情来说事,当时我挺想写一写我对这个事的看法。不过后来想想算了,对我并没有什么好处。今天不妨就在这里写几句。商业世界中,没有甲方、乙方,只要资源强势的一方。而资源强势的一方就是满足需求,有需求主动权。需求本质上就是提供给需求解决者的红利!如果不能满足需求,那么红利就无从而来,这样囤货的老铁们就要跳楼了,于是心生一计:36计之树上开花。你不是没有需求吗?来我造个需求。筹谋一下,百度新闻源找写手们先开干,比如长尾关键词布局“必戴头盔”系列,当新闻源一出来以后,立即个各大网络平台玩霸屏。这热搜就起来了。这一起来,需求就来了。神一般的老铁们开始囤货,脑子都让驴给踢了,赔的裤衩都不剩。但你别说,人家执行力还是满强的。网赚圈子的人就是这点巴郎特欣赏,执行力superone!可是那些囤货的冤大头们没有分辨信息真伪的能力,觉得这是个红利啊,赶紧褥一波羊毛,机会难得。看到这里,巴郎小哥哥我抬起我扣着臭脚的小白手,反手就是一个素质三连:江山美如画,老铁你牛呀回过头再想想巴郎改动的那句话:半秒钟看透事物本质的,属于游戏通关看别人玩。05
红利,他说的对吗
原文四个点,直接做总结。做一件事情想获得成功,积累只是从某个方面或领域里提升了自身把握该领域规律的能力,需要一个天时作为前提条件:这个需求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天时是客观条件,不以人的意识做转移,其次就是洞察力,洞察力只有一点,半秒钟看透事物的本质。看的透,你成功可能性大,看不透,对不起做炮灰可能性更大。洞察力具有差异化和主观能动性,大部分人都失败在洞察力上,认知不够,至于积累也看个体差异。一个天时,一个积累,一个洞察(认知),三者决定了能否拿下红利。纵观中外互联网发展史中,有很多人成功在 天时+红利 上,但都失败在了在洞察力上。杨致远创造了雅虎,他的红利开局就伴随着他,杨志远开局就是王炸,4个2,4个A,结果好牌自己打的稀烂,现在靠着出售自己在阿里的股份苦苦支持着雅虎,最让人深思的是,雅虎亲手培养了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谷歌。这个案例失败在对技术与用户需求结合点的洞察力不够。百度赢在2000年的 红利+洞察力,输在2013年兴起的移动端,现在已经被同时期的阿里和腾讯甩的老远,也失败在一个点:李彦宏对移动端的洞察力不够!陈欧的聚美优品,开局也是王炸!被胜利和荣耀冲昏头脑!没有长远布局,2014年被曝出“假货门事件”,2020年4月退市,6年时间市值蒸发了55亿多美金。陈欧开局是非常顺利的,拍的“我为自己代言”系列广告也是非常成功的,可惜结局这么凄惨。至于类似的案例实在太多了。在这些失败的人中,难道他们没积累?他们没有红利?失败的那些人中,各个都是牛逼哄哄的人,他们难道没有积累?他们难道比普通人差?不是光靠积累就能干好红利这件事!天时是客观条件!积累是必要条件!洞察力是充分条件!当具备客观条件、必要条件、充分条件的时候这件事才必成。此时很多朋友会很关心洞察力这个问题,洞察力怎么练呢?巴郎答:每个人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注定好了,洞察力这个稀缺能力属于限量版。大部分人穷其一生都修炼不到。
最后的话红利这个概念,应该从我们的大脑里剔除掉。愿每个人都能对红利敬畏,也能被红利温柔以待。本文作者:巴郎
本文首发:巴郎小站
巴郎小站:http://www.8alang.com/
END作者简介巴郎:一个有趣的90后小哥哥,做过传统销售,后结缘SEO入行互联网,现自由职业佛系青年。
喜欢就点个“在看”,转给朋友们欢迎你“关注”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做一个有趣的人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