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会影响手游刷榜吗?呵呵丨游戏葡萄

“一分技术,两分渠道,十分刷榜。”
今天,葡萄君被央视《朝闻天下》曝光手游刷榜与自充值的消息刷屏了。

对此,许多从业者都认为,央视的关注代表了主流媒体甚至政府的方向。行业将迎来一次针对刷榜、自充值等造假行为的全面整顿。
但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早在2015年5月21日,上海奉贤官网就曾发布政务动态,称工商执法人员查处了一家刷榜公司,原因是该公司的“刷榜”行为已涉嫌构成“以虚构交易、删除不利评价等形式,为自己或他人提升商业信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当时这则新闻也引发了手游圈的一次“刷榜恐慌”,大家争先表示国家开始打击刷榜,行业要变天了。
但葡萄君却没有查到这次调查的结果。而且时隔一年,这依旧是互联网上唯一可见的,执法部门查处刷榜的例子。
反观2015年12月,有一家以公会为主要业务的公司成功上市新三板,仅2014年的全年收入就有1个多亿。而根据上市后的第一期定向增发数据显示,这家公司的估值已不低于10亿元。至于公会和刷榜之间的联系,葡萄君就不再赘述了。
即便是现在,只要在百度上输入“刷榜”,依然能够看到以下界面。“商业推广”与VIP的标识跃然于网页之上。
现在告诉葡萄君,行业真的会变么?
如何鉴定刷榜?App Store与刷榜的拉锯战
有关部门如果想打击刷榜,首先要知道到底有哪些公司在刷榜。
App Store与刷榜之间的斗争已经持续了几年。在2011年,人人游戏曾经大批量地刷过注册用户。2012年下半年,榜单前十名中甚至有九款都是人人游戏的产品。
于是2012年12月,人人游戏的产品被App Store全线下架,刷榜算法也开始改变,刷榜营销似乎不管用了。但没过多久,用积分墙刷榜的行为又开始大行其道。
《朝闻天下》也报道了积分墙
而2014年5月,苹果开始下架大量含积分墙的APP,并大幅调低了Appstore免费榜单的下载权重,增加了卸载率、日活跃、用户留存等因素的权重。积分墙不像从前那样被刷榜公司青睐了。
近两年来,广告公司的业务形态愈发多样,除了刷榜之外,也开始尝试Banner、插屏和视频的呈现形式,很少有产品只把刷榜作为唯一的推广手段。而少数的刷榜公司则越来越谨慎,认真钻研新的算法和技术。虽然苹果几次改变算法,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连App Store都无法精确判断产品是否进行过刷榜,政府想下手自然也是千难万难。
如何鉴定自充值?简陋的审查模式
和刷榜一样,国家有关部门对自充值的判定也模棱两可。在今年2月,某证券机构曾向证监会提交为某准备上市的游戏公司准备的审查报告,其对自充值的判定过程如下:
由于产品自主运营模式下通过支付宝余额充值流水占比较高,为了核查自主运营模式下支付宝余额充值情况,审查机构导出游戏公司开立的支付宝账号在报告期内的全部流水明细,重点核查是否存在员工通过支付宝余额进行自充值情况。
其后,再根据调取的游戏公司支付宝账户全部流水明细,将支付宝余额充值方式下的游戏玩家信息(玩家姓名及其支付宝账号)与游戏公司核心研发和运营人员姓名进行比对,以进行是否存在员工自充值行为的核查。
经过比对,存在39个游戏玩家支付宝账户姓名与游戏公司核心研发和运营员工姓名重合的情况。由于在每个重名下存在多个支付宝账号充值记录,审查机构根据上述39个员工的支付宝账号,进一步筛选出上述39个员工的支付宝账号的充值记录。
经过核查,游戏公司主要研发运营人员存在充值记录的人员为14个,充值记录188条,金额合计2.45万元,其中充值金额500元及以上的合计1.91万元。审查机构对该等员工进行了访谈并完成了访谈记录,通过访谈了解到除由于游戏测试存在500元以内的小额充值外,未发现游戏公司员工存在为公司游戏自充值的行为。
由此可见,只要游戏公司的内部员工没有进行自充值,那证监会就默认这家公司不存在游戏自充值的行为。但其实外包公司才是自充值的主要操作方,而在公司的层层掩盖之下,类似的调查是十分困难的。
因此,除非内部员工愿意提供完备的证据,不然监察机构几乎无法发现游戏公司的自充值情况。
刷榜的基本原因:对速度的畸形追求
虽然从道义上来说,从业者都在谴责刷榜。但归根结底,刷榜确实能击中他们对营销推广需求的痛点。
对许多公司来说,刷榜俨然成为了推广方式的一种——榜单位置带来的广告效应能够吸引用户的关注,反哺游戏的营收。按照《朝闻天下》采访的刷榜公司的话说,“一分技术,两分渠道,十分刷榜。”甚至有从业者表示,“其实当大家都刷榜的时候,就是土豪用钱把这个行业的门槛都往上提了。如果你不这么玩,你就进不来。”
在当下的手游市场中,数值向的付费体系使得重度游戏依然是产品的主流,获取用户的成本越来越高,因此营销与渠道关系是所有业务的重中之重。游戏厂商永远需要一种迅速有效,短期成本低廉的方法来提升用户的数量,获得渠道的青睐,让这个循环不断滚下去。即便刷榜被取缔,但如果这种诉求不能被满足,就还会出现新的畸形的营销手段。
另一个信号:渠道做发行或将被限制?
综上所述,央视的曝光其实很难改变刷榜与自充值的现状。但在另一个层面上,《朝闻天下》还透露出了一个微妙的信号。
“国内几乎所有的安卓应用平台都采取了和游戏厂商共同发行游戏的运作方式。也就是说,大多数游戏平台在游戏推广时,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因此与各大平台之间的关系好坏,同样让手游市场越发错综复杂。”
“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这或许代表了央视对发行渠道业务合一垄断的担忧。
总而言之,不管是刷榜还是自充值,都不是一件容易查觉的事情。央视的报道当然是好事儿,它确实能通过舆论压力传递危险的信号,警告那些涉及刷榜的公司,让他们有所收敛,可仍旧难以根治刷榜的现象。要想彻底清除刷榜,审查制度的完善的确是关键,但或许国产游戏的商业模式,与厂商对营销速成效果的畸形追求才是行业乱象的症结所在。
至于那些依旧对刷榜和自充值依然跃跃欲试的厂商,葡萄君只能以一言相赠:
刷榜和吸毒差不多。只要刷过,就再也离不开了。
咦,混进了奇怪的东西呢⊙▽⊙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