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是哪七国口诀(战国七雄是哪七国地图)

战国七雄都有谁?谁最强?如何排序?

优质回答

1、战国七雄是:秦、楚、燕、韩、赵、魏、齐

2、谁最强?这个要分时间段,就像美国也是最近几十年来才最强,以前有段时间是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那不是吹出来的。战国前期一段时间,尤其是魏文侯、魏武侯当政时,当时是魏国最强,是天下的霸主。在秦国崛起前到魏国失去霸主地位期间,最强应该是齐国或者楚国,这个没有定论。到秦昭王时,秦国已经成了天下最强,六国问秦国攻打已经闻风散胆。

3、具体排序问题。这个很难说。秦国曾经实力几乎垫底过,齐国强大过也差点被灭国,赵国也强大过,魏国也是,燕国和韩国一般都是打酱油的角色。总之,很难有具体的排名,因为天下形势变化很快。

在战国的时候总共分为7个国家,分别是秦国、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这些国家并不是强盛的国家一直强盛,有时候这个强有时候那个强,就算是弱一些的韩国、赵国、魏国它们以前也有厉害的时候,最后是被秦国训练有素的军队统一吞并,成为秦朝,这里给大家排列一下7国里面谁的势力弱,谁的强一些。

东晋最后是被分成赵国、魏国和韩国,当时赵国里面有一个胡服骑射,魏国里的魏霸西河还算是继承了晋国,这个韩国它在晋国被分成三个国家的时候实力就是最弱的一个,觉得韩国在战国的时候连个二流国家都算不上。就算韩昭侯在位时候应该是韩国最强的时候,但是因为地理位置,别的国家总会干预、限制它的发展,所以说韩国是七个国家里面势力最弱的一个。那当时的战国七雄里面为什么会有韩国呢,那可能是它当时吞并了郑国吧。

燕国呢它一直是不太强大但也不能说弱,燕国它和楚国是不一样的,它和赵国因为地理原因匈奴经常骚扰它们,所以它们也没有太多的时间顾忌中原,加上燕王也是一个不负责的君主,在人们的眼里这个燕国并不是很强大,但是人家燕国出了一个叫乐毅的,这是一个蛮厉害的人物,齐国当时被乐毅带领的燕国打的把七十多个城池都丢了,差点要被燕国给吞并了。

魏国呢确实挺厉害的,它当时地理环境和韩国是一样的,但是魏国在当时就能一个国家和多个国家抗衡,打的边上几个国家都见魏国怕怕的,当时打的秦国都不敢往东边发展,确实是很猛,和韩国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就是有点用力过猛了。当魏国西边是秦国,东边是齐国,这两个国家像是商量好的一样攻打魏国,魏国就被这样灭亡了。

楚国虽然地理位置很偏远,但是人家么有像燕国和赵国那样一直有匈奴骚扰,而且土地底面积也很大,它的这些优点挽救了很多次楚国,楚国从前也是一个特别厉害的国家到后来被秦国打的连首都都丢了,这期间到底怎么回事都不知道,后来的人们只知道仗仪拿600里来换取和平。

赵国呢刚开始也和燕国一样是一个北方那边一个小小的国家,后来快速发展都能和秦国一战,如果不是当时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后来都说不定是赵国统一了六国呢,毕竟当时赵国在强盛的时候是打算把秦国吞并了的。

齐国是一直都很强大的,和魏国赵国是不同的,齐国这个国家一直很不安分,经常和周围的国家开战,使抗秦里兵力越来越少,最终秦国把其他国家都灭了就剩它自己了,那当时为什么齐国能在当时在战国七雄里面毅力不倒呢,因为人家有钱呀。

秦国是最厉害的,统一六国。秦国历代帝王都很负责,这是一个国家的根本。

历史上的战国七雄,这几个国家到底是怎样由来的?

优质回答

三家分晋后,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以及韩、赵、魏国三国。一、秦国: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就是西北地区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周代亦十分活跃。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二、楚国:楚人的先祖自商代初期就在荆楚地区形成有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素质的楚族。在周灭商时,助周攻灭了商。公元前1150年,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正式建立楚国。

三、齐国;公元前1044年,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后,被封国建邦为齐(姜氏齐国)。姜齐传至齐康公(前455年—前379年)时,被把持朝政的田氏取代,史称田氏代齐。田氏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四、燕国: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国。

五: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公室。韩、赵、魏正式建国。

武王伐纣后分封诸将,周天子统治下由许多个诸侯国,东周末年周王室衰弱诸侯王不断互相兼并讨伐,最后形成以晋、齐、秦、楚、燕为五大诸侯国并立及中山、吴等一些小诸侯国依附大国的局面,即历史上的春秋时期。晋国在改革中所实施的六卿制度使得晋王权利被六卿分化,最终形成了以赵、魏、韩、范、智、中行六大姓氏家族互相征战的局面,最后范、智、中行被其它三个家族所灭,造成了赵、魏、韩三家分晋,由此也就迎来了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战国七雄由此而来。

“战国七雄”指的是哪些国家?为什么会获得如此称呼?

优质回答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就已经开始使用了!到了战国的时候,铁制农具可以说就已经普遍使用了。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使得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大大的提高了,各个诸侯国之间的经济都迅速的增长。

在伴随着经济增长的同时,各国之间的兼并斗争也越来越激烈。这个时候逐渐的出现了士大夫阶级,一些诸侯逐渐被士大夫所控制。比如说原来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后来就被瓜分了,分成了韩,赵,魏三个诸侯国。这样再加上楚国,燕国,齐国和秦国。战国就形成了七个比较大的诸侯国共同支撑的局面。这七个诸侯大国为了能够统一全国,都在进行军事上的改革和经济上的改革。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在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最初,魏国在各大国中实力最强,但在后来居上的齐、秦夹击下逐渐衰落下去。楚国任用吴起变法,国势颇振,称雄江南。赵国与韩国亦攻灭周边小国,并于公元前367年,乘周内乱,把周分裂为西周(以王城为都)和东周(以巩为都)两个小国,逐渐占领周的外围地区。各国中只有燕实力仍较弱。由于国内变法的成功,秦、齐成为西方与东方两大强国。虽然魏惠王在公元前369年称王,但在桂陵之战(前353)和马陵之战(前341)中两次负于齐国,遂被迫在公元前334年,与齐威王“会徐州相王”。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也自称为王。随后韩、赵、燕、中山和宋也都先后称王。各大国纷纷拉拢与国,出现合纵连横的高潮。合纵连横的实质是秦与齐、楚这两大东西对峙集团的斗争。秦在这一期间基本上居上风,先后制服韩、魏,重创楚国,攻灭巴蜀。齐因未与秦直接交锋,仍保持东方霸主地位。赵亦实力较强,赵武灵王曾实行“胡服骑射”,图灭中山和攻略胡地。

战国晚期,各国之间的兼并更加激烈。楚违背纵约,与秦结盟,但在齐、韩、赵以及背盟的秦国的两面夹击下,一蹶不振。赵灭中山。国力强盛。齐虽挟韩、魏与秦相抗衡,但却难以阻止秦对韩、魏的蚕食进攻。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次年,苏秦、李兑合赵、齐、楚、魏、韩五国攻秦,罢于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秦归还部分赵、魏失地求和。次年,齐灭宋。秦遂主谋合纵攻齐。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使乐毅为将,合燕、秦、韩、赵、魏五国攻齐,攻入齐都临淄,占领齐国长达五年。公元前279年,齐将田单组织反攻,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从此无力与秦抗衡。这以后秦的对手主要是赵国。秦在进一步削弱楚的基础上,向东积极发展,与赵形成正面对抗。公元前262-前260年,秦、赵在长平(今山西高平)激战,秦大败赵(长平之战)。公元前259年,秦进围赵都邯郸,达三年。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楚春申君救赵败秦,解除邯郸之围。赵虽转危为安,但受创惨重。

公元前260年,秦将白起率军进攻韩国的上党郡,郡守投降赵国。赵国派著名大将廉颇率大军镇守长平(山西高平),筑垒坚守,以逸待劳,与秦军相持三年,不分胜负。秦国丞相范雎派人到赵国行施“反间计”,散布廉颇坏话。赵王信以为真,就派那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替换廉颇。赵括骄傲轻敌,一到前线,下令倾巢出击。秦将白起采取了诱敌深入、迂回包抄的战术,迫使赵军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作战。在一次突围中,赵括被秦军乱箭射死,赵国40万大军降秦,白起把他们全部活埋。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

秦军乘胜前进,进围赵都邯郸。赵向魏求救,魏派晋鄙率兵救赵。因怕秦军,半路上逗留观望。公元前257年,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盗出魏王的虎符,假传军令,挑选八万精兵援救赵国。同时,楚国援军赶到,联合打败秦军,解除邯郸之围。这就是“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事件。

秦国虽然暂受挫败,但实力雄厚,六国没有一个能单独抗秦。秦国统一六国的形势完全成熟了。公元前251年,燕乘赵国新败,出兵攻赵,反被赵国击败。然而在秦的威胁下,东方六国又结成暂时的联盟。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国兵攻秦,败秦于河外。公元前241年赵庞暖合赵、楚、魏、燕、韩五国兵攻秦,但为秦所败。从此,东方六国联盟不复存在。秦乘势各个击破,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统一天下,七国争雄的局面结束。

经过十几年的休整,从公元前231年开始,秦国开始统一全国的战争,至公元前221年,消灭了其他六国,统一了中国。从此,中国由一个诸侯割据称雄的邦联制国家转变为一个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国家。

我是许家那个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战国七雄是哪七个,有什么故事?”

如果想要知道“战国七雄是哪几个”,首先我们得弄明白“战国七雄”是怎么来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武王伐纣一统天下,分封了很多诸侯国。到了春秋期,形成了春秋五霸的局面。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宋襄公—《史记索隐》

接着,周王室势力名存实亡,诸侯之间不断攻伐,就剩下齐国、晋国、秦国、楚国、燕国等大的诸侯国。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去世,奉邑入于田氏,姜姓吕氏从此退出统治齐国的历史舞台。史称田陈代齐。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公室,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至此,战国七雄格局正式形成,而这七个国家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赵国、魏国、秦国”。

《史记》记载:“……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

关于“战国七雄”的故事其实有很多,像我们上学时学的课文“负荆请罪”,以及成语“纸上谈兵”和“围魏救赵”都是在这期间发生的故事。

“战国七雄”局面的出现,是春秋时期兼并战争的结果,七雄的出现造成局部的统一,为以后秦统一六国形成大一统局面创造了条件。从魏国独霸到齐秦争强,再到秦赵之战,最后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国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统一天下,七国争雄的局面宣告结束。

战国七雄之七国国君都是周文王的后代吗?有什么历史依据?

优质回答

周文王为姬姓。所以,战国七雄并非都是周文王的后代。

1. 秦国、赵国

秦国的祖先为柏翳,因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为赢氏。

蜚廉的一个儿子季胜,传五世到造父,为周缪王驾车,因帮助其平定叛乱有功,缪王赏赐赵城,从此造父一族称为赵氏,赵衰就是他的后代,也就是赵国的祖先。

蜚廉的另一个儿子恶来革,传五世到非子,因造父所受之宠,承赵城之名而姓赵氏。后因非子,擅长养马,受到周孝王的赏识,把他封在秦,让他重新接续赢氏的祀统,号称秦赢。

2. 齐国

齐国始祖太公望吕尚。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帝禹时被封在吕地,也有一部分被封在申地,姓姜。姜姓是炎帝部落的后代,吕尚就是其远代后裔。吕尚本姓姜,因为以其封地之名为姓,所以叫作吕尚。

3. 楚国

楚国的祖先出自颛顼帝高阳。传四世到陆终,有六个儿子,长子叫昆吾,次子叫参胡,三子叫彭祖,四子叫会人,五子叫曹姓,六子叫季连,季连姓芈,是楚国王族的祖先。

周文王的时候,季连的后代有一支叫鬻熊。鬻熊如同儿子般侍奉文王,传四世到熊绎。

周成王要举用文王、武王功臣的后代,就把熊绎封到楚蛮,封给他子男爵位的田地,姓芈,住在丹阳。

4. 燕国为周室的分支

燕国的始祖是召公奭,姓姬,是周王族的一支,与周武王、周公旦同辈分。周武王灭掉商纣王以后,把召公封在北燕。

5. 魏国、韩国为周文王之后

魏国祖先毕万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后裔。毕万为晋献公的车右护卫,因灭霍、耿、古魏国有功,晋献公把古魏国封给毕万,立魏氏。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魏斯为诸侯,魏国建立。

韩国的祖先为周文王次子周武王后裔,晋武公封曲沃桓叔之庶子万于韩原,立韩氏。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韩国建立。

结语:除了魏国、韩国为周文王的后裔,燕国同为姬姓之后,再往上追溯,秦、赵、楚皆为黄帝之后,而齐国则为神农氏炎帝之后。这也就是为什么齐国成为诸侯联姻之首选国度吧!您认为呢?

我是“读春秋思无忌”,如果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也欢迎大家关注我。谢谢!

从姓氏看,表面七国只有魏、韩、燕是姬家的,其实所有周朝贵族都是。就拿齐国来说,吕氏与姬氏互有通婚,后来的田氏家祖陈完是陈国国君陈厉公的儿子,而陈国家祖是武王姬发的女婿,陈国国君有姬氏血统。楚国虽不服周,但与姬姓曾国有通婚,后人自带姬氏基因。秦氏不用远说,就从芈月那论,羋月是楚国王族,楚王族即与姬曾通婚,自然带有姬家血脉。其实如果有时间查史,各姓诸侯基本都与姬氏有亲,外祖也是祖,可以说都是姬家后人。

战国时候的七雄分别对应现在哪里?

优质回答

一、战国七雄位置

1. 齐国:今山东大部、河北东南部、江苏北部、河南一小部分。

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

2. 楚国:今湖北、湖南大部、安徽、江西、江苏、浙江、河南南部、贵州一小部分。

国都:郢(今湖北江陵,后迁至寿春,在今安徽寿县)

3. 燕国: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内蒙古一小部分。

国都:蓟(今北京)

4. 韩国:今河南中部、山西西南部。

国都:原先在阳翟(今河南许昌禹州),灭郑国后迁到新郑(今河南郑州)

5. 赵国:今山西大部、河北中西部、河南一部、内蒙古部分地区。

国都:原来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后来迁到邯郸(今河北邯郸)

6. 魏国:今河南大部、山西东南部。

国都:开始是安邑(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后来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

7、秦国:今陕西大部、甘肃东部、内蒙古一小部分,后来势力扩展到四川、贵州、湖北、湖南、河南、山西,最后灭掉了其他六国,统一中国。

国都:咸阳(今陕西西安咸阳一带)

二、战国著名战役:

伊阙之战(今河南洛阳龙门)

2. 燕攻齐之战(今山东西部济水边)

3. 即墨之战(今山东平度东南)

4. 阏与之战(今山西和顺)

5. 鄢郢之战(今湖北宜城东南和江陵)

6. 肥之战(今河北晋州西)

7. 蕞之战(今陕西临潼东北)

8. 长平之战(今山西高平)

9. 马陵之战(今河南范县西南)

10. 桂陵之战(今河南长垣)

拓展资料: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在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由于郡县制度的加强,以获取土地、财富、人口的国家不断开展兼并战争,促使这个从春秋时期开始便战争不断的土地逐渐走向新的时代。战国承春秋乱世,启帝秦发端,中续百家争鸣的文化潮流,这是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史称“百家争鸣”。中原经济技术的新发展与各国相继图强而展开的举国变法,名士的纵横捭阖,宿将的战场争锋,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典故。

如以首府所在地区论:燕北京,韩禹州河南,赵邯郸河北,魏夏县山西,齐临淄山东,秦咸阳陕西,楚荆州湖北。

战国七雄灭亡顺序是什么?

优质回答

谢谢题主: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140多诸侯国,也就是说东周500年的历史上,由140个国家到战国的最后7个国家,大家可以想象其他133个国家的灭亡,都被最后的七雄所兼并灭亡,只能说是惨烈。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之所以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最主要的功劳就是结束了中华大地近千年的混乱局面,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也是实际意义上的中华第一次大一统。

言归正传,战国七雄的灭亡顺序,请看:

公元前230年,内史腾突袭韩国,攻破韩国都,韩王安被俘虏,韩国灭亡。

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赵军,攻克赵国都邯郸,俘虏赵王迁,其实这时赵国算是灭亡了,但是赵国公子嘉逃跑他地称代王,还是有残留。公元前222年,王贲最终灭代,俘虏公子嘉,最终赵国算是实际意义上灭亡。

公元前225年,王贲包围魏国都大梁,引黄河、大沟里的水淹向大梁,被困三月后,魏王向秦国投降,魏国灭。

公元前226年-前223年,打了将近4年。前226年就开始攻打楚国城池,知道前225年秦始皇先是派李信领20万大军攻打楚国,但是被楚国大将项燕打败,大败而归。秦始皇重整旗鼓,又于前224年派大将王翦领军60万与项燕对峙,最终于前223年攻破楚国都寿春,俘虏楚王,楚国灭。(这里有个小故事,说是楚王熊负刍灭国时,准备自焚而亡,都搭好木柴火堆了,但是负刍怕死,又走下来向秦军投降。)

公元前223年,王贲率军进攻辽东,俘虏燕王喜,燕国亡。燕国也是有点小聪明的,燕太子丹派荆轲、秦舞阳以献地图为名,刺杀秦王,还差点得手。然后燕国也是被秦始皇先后派兵3次攻打灭亡。

公元前221年,齐国不战而降,是个软骨头。秦国灭亡其他五国时,齐国一直置身事外,坐视各国灭亡,一直以为秦国不会为难齐国,但是小看了秦王的野心,最后派兵一围,投降了事。不过这家伙也没落得好,齐王投降后,最后是被关在一个小树林里活活饿死的。

说到这里就是秦灭六国的顺序和大概经历,题主既然说的是战国七雄,那么最后就说下大秦灭亡的经过。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沙丘,赵高伙同李斯,胡亥伪造遗诏,赐死了扶苏。胡亥是个只知道享乐的主,国家大事都由赵高把持,最终因为刑法太重,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掀起了反秦的旗帜,最终公元前207年胡亥为赵高所杀,扶持子婴继位,子婴又杀了赵高,然后投降了刘邦,泱泱大秦,至此而亡,距离秦始皇死亡仅仅4年不到的时间,悲哉。

(项羽分封诸侯图)

至此,东周分封的140个诸侯国,从140汇集成7个,又统一成1个,最终变成了0个。而我大汉朝踩着秦朝和项羽的尸骨,建立了起来新的一

韩,赵,魏,楚,燕,齐,秦,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战国七雄是哪七国口诀】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