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百年孤独就真的孤独了(最近刚刚读完《百年孤独》,不知大家读后都有何感情?)

网友提问:

最近刚刚读完《百年孤独》,不知大家读后都有何感情?

优质回答:

沉睡在羊皮卷上宿命式的重复

经典就是大家都在谈论,但没人真正在读的作品。

马克尔斯说:“等到人类坐一等车厢而文学只能挤货运车厢的那一天,”这个世界也就完蛋了。这是文学的孤独。

等到人类把快餐文学带到一等车厢而经典只能挤货运车厢的那一天,这个世界也就完蛋了。这是经典的孤独。

周遭总有人谈起《百年孤独》的经典,在我阅读电子版过程中,也有书友和我沟通,但几乎所有人的问题都一样:名字太多、太长、太重复,看蒙逼了,混淆了,根本记不住……

愿诸君迎难而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先入为主,开掘百年孤独之大世界。或山重水复疑无路,恰似柳暗花明又一村。先从书中不断重复的人名着手,破解《百年孤独》的密码,先读完最后一章再从头开始读,先梳理人物关系图再用心去读,这就是破解“百年孤独”密码的钥匙。

重复命名的传统:宿命之孤独

《百年孤独》是加勒比海岸马孔多小镇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百年兴衰史,更是拉丁美洲内战跌起的血泪史,亦是人类现代文明的孤独史。

读到布恩迪亚家族每个人的孤独,我总想起“养羊,娶媳妇,生孩子,再养羊”的牧羊人。一代代人的命运从起点到终点,再到起点,都无形中画着一个圆形的轨迹。再想想,打工族,上班族,创业族,朝九晚五,上班打卡,这是时间的客观性,谁也无法逃脱。也许,每个人都是孤独的,都在孤独挣扎,突围,逃离,却跌入无底深渊。彼此孤独的形式不一样,但孤独的本质却是相似的。

生而为人,我很孤独,也是每个人宿命式的孤独。

记得乌尔苏拉说道:“她从家族漫长历史上重复命名的传统中得出了在她看来无可争辩的结论:所有叫奥雷里亚诺的都性格孤僻,但头脑敏锐,富于洞察力;所有叫何塞·阿尔卡蒂奥的都性格冲动,富于事业心,但命中注定带有悲剧色彩。”

布恩迪亚家族的人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这才是最可怕的,也是最孤独的。

生命不是因为确定性而丰富,而是由于不确定性才有意义。

重复命名只是开端,重复做同样的事,重复相似的命运才是魔咒。

从这一间又进入另一间一模一样的,如此循环,无穷无尽。这就是孤独的重复。

这个家庭的历史是一架周而复始无法停息的机器,是一个转动着的轮子,这只齿轮,要不是轴会逐渐不可避免地磨损的话,会永远旋转下去。历史将会不断重演。

百年孤独,是家族无法逃脱地宿命。

重复式突围:寻求孤独的良药

布恩迪亚家族从第一代到第六代人人都在用自己不同的方式寻求孤独的良药,都在追寻中毁于孤独。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英雄式孤独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马贡多小镇的创建者。他离开原来的村子,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布恩迪亚梦中的镜子之城,这座城市叫做“马孔多”。他指导人们怎么播种,告诉人们怎样饲养牲畜。日复一日,马孔多小镇开始生机勃勃,秩序井然,直到有一天吉普赛人带着伟大发明来到马孔多的时,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完完全全就像是着了魔一般被迷住了。他开始疯狂地追求新科技,用磁铁来寻找金子,用放大镜发明太阳战,用望远镜观测天体运行,在炼金室蒸馏中把乌尔苏拉宝贵的金币变成了一堆粘在锅底碳化的油渣。

最后,所有的尝试无一例外的失败了。当所有的科学梦破灭后,他不再一往无前,他胆怯了,害怕了,退缩了,沉入孤独,终日与鬼魂交谈,最终被家人当做疯子捆绑在栗子树下面,在孤独中死去。

去世那天,马孔多下了一整夜小黄花雨。这不仅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生命的结束也是整个布恩迪亚家族悲剧的开始。

他用英雄般的激情突围,在科学中寻求孤独的良药,最终正如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写的人不过是一种原子化,片面化存在的单面人罢了。

他渴求智慧与文明,渴望突破而创新,渴望理解与被理解,终究被孤独吞噬。

乌尔苏拉——孤独的见证人

乌尔苏拉是整个布恩迪亚家族的母性代表,几乎是整个家族史,马孔多史的见证人,乌尔苏拉是家族的支柱,也是家族的始母,具有女性几乎一切的优点。她创建了马孔多新秩序,引进新文明,找到了她丈夫在失败的远征中没有找到的那条通向伟大发明的道路。她的存在证明了一个铁律:

男人开创世界时,女人援助;男人蛮干乱闯时,女人阻止;男人停止不前时,女人继承;男人退缩逃避时,女人支撑。

她从一开始到生命结束都一直支撑着这个家,平衡着这个家,以免其毁灭。

百年孤独中有两位支撑家族发展的伟大女性一个就是乌尔苏拉,一位就是老鸨庇拉·特内拉,她是家族外的孤独见证人,而乌尔苏拉则是家族内孤独的见证人。

男人们只知一味地推倒历史,理智清醒的总是妇女。当乌尔苏拉终于死去,家族毁灭终于开始了,一切将在不久灰飞烟灭。

乌尔苏拉用一颗博爱而善良的心灵理解着纷扰的世界,终究在纷扰中孤独离去,这既是她的宿命也是布恩迪亚家族的宿命。

奥雷里亚诺?布恩地亚上校——孤独的反思者

奥雷里亚诺?布恩地亚上校是乌尔苏拉的小儿子,性格孤僻,在母亲的肚子里就会哭泣,注定不凡。长大加入自由党率领着部队南征北战。一生中发动过三十二次武装起义,无一成功。

他用醉心权力,寻求孤独的良药,然而,在他个人权力达到了一种无人企及的境地时,他的内心却逐渐被孤独所笼罩,权力越大孤独越是侵入骨髓撕咬着他。

他明白了,战争是虚无的。他妥协了,与政府签订协定,更是与孤独的协定。

他说“对不起,这场战争把一切都毁了。”从此堕入慵懒度日,在父亲的炼金实验室里闭门独居,重复制作小金鱼以了却余生。

他的孤独实力经过内心深刻反思后的孤独,反思权力与孤独,战争与孤独,人类历史与孤独。

马孔多下雨了……雨整整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

一切在雨中毁灭,重生,再毁灭。

布恩迪亚家族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每个人都用自己不同的方式寻求孤独的良药,突围孤独,终究一一破产。孤独一代一代传承着,使人变得麻木,变得冷血,变得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最后在亲人间筑起一道无性的墙。

马正如尔克斯所说:布恩迪亚整个家族都不懂爱情,不通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秘密。

每个人看似孤独迥异,实则本质相通——缺乏爱之孤独。

寻求百年,孤独百年,重复式寻求,重复式失败。当每一个家族成员在孤独中离开时,当马孔多在飓风中倒下时,每个人才开始渐渐正视孤独,与孤独签订一份不失体面的协议,终于明白“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孤独来偿还。”和“苦苦追寻一生,原来化解孤独的良药在内心——爱”

性与爱的苦闷:最原始的生命孤独

《百年孤独》中不乏性爱场面描写,七代人中五对情人关系,两对乱伦关系。

爱情是瘟疫,马孔多不相信爱情。(此书省略数千字……)微读书评字数有限制,忧伤呐!

时间与历史:被遗忘的孤独

“你看那天,看那墙,看那秋海棠。今天还是星期一。”

时间错乱,重复,一切周而复始,见证着时间地流逝,又见证着马孔多的兴亡。

“时间也会有差错,也会出故障,它也能被撕成碎片,在一间屋子里留下一块永恒的碎屑。”

不是时间的错,而是在时间中活动的人的存在性孤独。

历史是时间地历时性构成,历史又是惊人地相似,出奇地吊诡。

马孔多的失眠症:“印第安女人向他们解释,失眠症最可怕之处不在于让人毫无倦意不能入睡,而是会不可逆转地恶化到更严重的境地:遗忘。也就是说,患者慢慢习惯了无眠的状态,就开始淡忘童年的记忆,继之以事物的名称和概念,最后是各人的身份,以至失去自我,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于此同时整个整一开始被失眠传染,折磨。“失眠症”会传染,也就是“遗忘”会传染!是重复式地无条件循环,也就是历史的循环。“那并不是心中暂时的尚可补救的遗忘,而是另一种更残酷且不可逆转的遗忘,他对此绝不陌生,因为那正是死亡的遗忘。”这并不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一个人的警觉,而是对整个全人类的启示:

不要忘记历史,遗忘就是死亡!

不要忘记根系,遗忘就是死亡!

不要忘记民族,遗忘就是死亡!

战争不可怕,可怕的是遗忘历史和孤独地重复式遗忘!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经典的开头悬置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循环往复,时空错叠,孤寂辽阔,孤独扑面袭来。

毁灭式地结尾于羊皮卷:“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于此,布恩迪亚循回往复的故事回到了开头,马孔多回到了原初,人类历史回到了原点。

“俺曾见,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把百年兴亡看饱!

又何止是拉丁美洲,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到今,何尝不是一场场百年孤独,一场场循回。

一个不断重复式的家族宿命,竟早已沉睡于羊皮卷上,后代不断破解,探索,却只有当这个家族真正要消亡的时刻,才会被读懂。

在一切终止之时,飓风带走了马孔多这个小镇时,秋海棠依旧在摇曳,随着孤独的宿命飘逝。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一百多年的重复,反复地重复,当马孔多在飓风中消失后,从世人记忆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载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孤独重复又重复,重复了百年多,最后却不会再重复,毁灭不会再生,文明进程不可逆转,也不会再重复,遗忘不会再逆转。

一切在重复中燃起,又在重复中孤寂。

初读不识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

书中孤独今犹在,不见当年马孔多。

遍遍读未泪眼雨,甚是感忧书中人。

既然已是书中人,何必再读孤中独。

孤独缱绻烫心头,读罢人散早成空。

一部《百年孤独》:

读的懂的,是百年热闹,读不懂的,才是百年孤独。

落笔于此,举头望他乡之月,我看见了我的倒影!

其他网友回答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被称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是一部开先河的伟大作品。

马尔克斯本人于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小说讲述了位于美洲的一个家族一一布恩迪亚家族在一百年的时间里,七代人面临的风云变幻,光阴荏苒。一个家族的命运,与整个美洲的历史连接在一起,是宿命,也是抗争的过程。具体故事,请题主读原著。

顺便说一句,八十年代末中国兴起在魔幻现实主义风潮,涌现出的韩少功、宗璞、陈忠实、余华、格非等一大批作家,均受了《百年孤独》的影响,如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的叙事方式,直接来自于这本书。

一直到现在,这本书仍是文学圈朋友必读的一本书,它的影响,甚至超生了文学界,许多商界、社会学界也在推崇这本书。不过,个人认为,附庸风雅的成份较多。

其他网友回答

孤独的感觉,觉得人世间所有的事物都看淡了,淡然了很多,开心就好。

其他网友回答

孤独是一个陪伴人一生的伙伴,是一个既定事实,与其否认,与其抗争,与其无谓的逃避,不如接受它,拥挤的人群里让它保护你回家,周六的上午让它陪你吃早餐,整理阳光。

其他网友回答

“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那时的马贡多是一个有二十户人家的村落,用泥巴和芦苇盖的房屋就排列在一条河边……”这是经典的开头,将未来、过去和现在时三个时态完美融合,很多写作的都应用了这种方法。

坦率地说读完一遍后并没有什么收获,而且越看脑子越乱,尤其是那些长而相似的名字。可以说作品本身太难懂,作者想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是一个家族循环往复无可挽回的命运,还是在叹息人类与生俱来的孤独感?以我的阅历与智慧弄懂这些真的还有点难。一定要说些什么,也就是散乱的杂感,而且欲说还休不知所云。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最近刚刚读完《百年孤独》不知大家读后都有何感情】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