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李鸿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人对李鸿章的评价)

网友提问:

按照你的评价来说,李鸿章是一个怎样的人?

优质回答:

你好,我是风迷一史,很高兴回答你这问题。而且,李鸿章也是我比较关注的历史人物之一。下面,我就简单的说一下,我自己对李鸿章这个人的了解和评价。

我认为李鸿章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文武全才,而且是“文可提笔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的大才。李鸿章是以文官入职,学术造诣在当时绝对算的上是顶级大师。这个可以从他的官职就能看出来,东宫三师,又是文华殿大学士。

但他在军事上的贡献又丝毫不亚于文学,镇压天平天国,平定捻军起义,创立北洋水师等。还参加了甲午战争,虽然失败了,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拿着烟杆子去打枪杆子,怎么打也不可能会赢。而且,李鸿章在政治思想上也很前卫,他还是洋务运动的领袖之一。

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懦弱无能之辈,或许是因为他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原因。但是,这也是他很无奈的事情,如果有实力,他有怎么会去签署这些丧权辱国的条约。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其他网友回答

你好,很高兴回答来这个问题。

对李鸿章的评价,各路史学家和历史爱好者可以说是千言百态,李鸿章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我认为梁启超的评价较为客观中肯,在《李鸿章传》中,梁启超这样评价,“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李鸿章的一生,如果放在历史上任何盛世,都可以成为一代名臣。

李鸿章家世渊源,父亲时期的李氏家族已是名门望族,这使得李鸿章接收到很好的教育,二十四岁考上进士,并且受业在著名清末大臣曾国藩门下,后来又进入翰林院任编修。这些,都使得李鸿章潜心修学,为他后来成为晚清重臣提供了机遇和能力,李鸿章之才逐渐深厚。

清末著名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后,李鸿章的历史机遇也来临。晚清时期,八旗子弟腐朽不堪,无力阻止太平天国发展壮大,迫于无奈的满清统治者只能寄希望于民间团练。

李鸿章一方面发展起了自己以后的根底淮军,另一方面也在这场农民起义中锻炼出军事才干,同时,由于湘军的壮大,引起了满清统治者的猜疑,为了制衡湘军,李鸿章的淮军乘势而上,李鸿章本人也逐步青云,仕途前景广阔。

在歼灭太平天国后,李鸿章率领着淮军参与剿灭捻军,因功加封协办大学士,保住了即将奔溃的清王朝,成为了著名的中兴名臣。

之后,李鸿章的地位声望逐渐增长,坐镇北洋,参与洋务运动,创建北洋水师,兴办工业,照此下去,李鸿章的人生应该够得上名臣之路了。

可是,历史没有如果,一场中日之间的战争,让李鸿章之前的一切化为乌有,战败后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李鸿章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虽然李鸿章是代表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可是毕竟李鸿章在签订这些条约过程中担负的责任,作为满清统治的一份子,李鸿章也难辞其咎,只能说李鸿章生不逢时。

李鸿章有才,既有文采,又有武略;李鸿章有能,既能对内,又能对外;李鸿章有缺,既缺铮谏,又缺远略。

最后,用梁启超《李鸿章传》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李鸿章的一生,“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若李鸿章者,吾不能谓其非英雄也”。

其他网友回答

李鸿章是什么样的人恐怕见仁见智,《走向共和》为大家所熟知,比之于电视剧,当时的文书可以说是最为真实客观。以下庚子年的部分圣旨、奏折、书、片,为求全面,篇幅很长。不过相信大家读完,心中会有自己的答案。(大家清代奏折应该能看懂吧,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脉络也稍微交代了一下)以下均为故宫博物院明清馆档案:

出使日本大臣李盛铎电报(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津门炮台已失,事势甚危,彼族登岸之兵约有八九千人,英、俄续调之兵皆近万,一旦近逼京畿,事变殆不可测,惟有一面迅速出兵平匪,一面与各国开诚布公平和商办,抚慰避难教士,以释其怼,大局或可转圜……

御史刘家模折(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七日):……如近日各国教堂林立,原夫传教之始,亦托名劝人为善,而今之人入教者,直不啻倚势作恶,平民受其欺凌,诉于官,而官不能伸……虑拳团四散,人无统属,设游匪奸民,贻害恐非细小……相应奏请密旨,官督民办,已练成勇,点名入册,发给名牌,有事听朝廷征调,无事悉遣散归农,免其徭役,如此寓兵于民,强国之道也……

上谕(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九日):中外开衅以来,我皇太后……如有临阵退缩不前者,即在军前正法,并将统兵各员治罪,现大沽炮口已被洋人占据,著裕禄督饬罗荣光各营并义和团民,迅图恢复……

两广总督李鸿章电报(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九):…….臣闻大沽口一战,英损一舰,日毙一将,俄死伤较多。日廷闻公入觐,甚喜,密告外部,先清内匪,再退外兵,鸿章冒死恳求,勿任董军妄动,但能保住使馆,尚可图挽回……

袁世凯转两江总督刘坤一等折(光绪二十六年六月初一日):窃谓此次大患,在于各国一齐开衅,目前大沽已失,拳会仅恃邪术,各国非比流寇,虽幸获胜,各国断不甘心,势必增兵报复。俄、日、德、美等调兵不下八九万,非董、宋、聂所能抵御……【袁世凯极其滑头,不调兵,跟着三重臣观望,清军无援,失败有因】

山西巡抚毓贤折(光绪二十六年六月初三日):……省城内东夹巷有英教堂一所,忽然火起,黑烟环绕,当火起时,该堂内放枪轰毙平民四人。查验堂内,挖有地窖深而且宽,盖洋人藏污纳垢处也,查获幼女五口,发县传其家领回……【教堂藏污纳垢并非谣言】

山西巡抚毓贤折(光绪二十六年六月十四日):窃晋省传教洋人,自闻津沽开衅,即有煽惑教民,聚众蠢动情事,奴才恐其作乱,遂设法令军中参将、首府县,将省中洋人诱迁一处,当于教堂搜出妇女二百一十一口,似此藏污纳垢,陷害良民,洵堪痛恨……该洋人犹敢并力抗拒,奴才令勇敢数人冒死突进,遂将洋人及相恶教民一齐拿获,绑赴市曹,同时正法,以彰国典而靖人心…….【这个做法被李鸿章痛恨,李任全权大臣后,以此为罪重办毓贤。】

上谕(光绪二十六年六月十五日):统带武卫前军提督聂士成,从前着著有功,此次办理防务,屡被参劾,实属有负责任,降旨革职留任……姑念该提督临阵前敌,为国捐躯,尚非退葸不前者比,著开复处分,照提督阵亡例赐恤,用示朝廷格外施恩,策励戎行之至意。钦此。【可惜,李鸿章当了议和全权大臣后,再次开罪聂士成,治死罪,祸及家人。】

两江总督刘坤一等折(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初一日):……日本已有万余人在大沽口,其余各国兵队启行已久,各国相约进兵……仰见朝廷委曲求全,苦心调剂,仁至义尽,薄海同钦。大学士李鸿章现已抵行上海,洋兵已近北京,局势又变,可否授以全权,以示机宜,就近在上海与各国电商,藉探消息,察其意向,缓其进兵……此次战事仓促,各路援兵均未齐集……【两个老滑头,就是不北上,此次上书,是联合十三地督抚及将军合奏,意在逼和。】

军机处寄帮办武卫军事务李秉衡上谕(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初六日):现在军务吃紧,各统兵大员发得同心戮力,通盘统筹,悉协机宜,方可全操胜劵,甘肃提督董福祥久立战功,威望素著,著会同李秉衡、宋庆等,将一切战守事宜和衷商榷,务令各军联络一气,同仇敌忾……【洋人已进城,和议无望,死马当作活马医了】

大学士李鸿章等折(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初六日):……各督抚查明,各国洋商教士应按照条约一体认真保护,土匪乱民扰害,尤属不成事体。著督抚及各统兵大员相机剿办,以清乱源…….臣等遵朝廷恩意,向各国领事恳切宣示,相与筹维。各国只求保教、剿匪,实际甚不相符,近闻北方各军沿途攻毁教堂,皆系官吏所为,似此情形,实难共筹补救……【李鸿章要求先剿匪,后道歉赔偿,才肯与洋人接触议和,以此要挟朝廷,完全不顾拳教起衅原因,也不顾开战前后的情形,只求洋人满意,此人被重用,清不亡,天理不容。】

山西巡抚毓贤折(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初八日):…….闻英国带兵夷酋为飞炮所毙,日本新丧国王,英人屡被意国所挫,此所谓敌有衅不可失之机也,今若令云南冯子材出兵侵缅甸、广西苏元春出关伐越南,又令胡朝栋出兵台湾,必至各国分兵,各军必不能深入,天津之兵将各调回返顾矣……中国本非弱也,弱于屡次议和,若再蹈覆辙,必至要挟万端,较甲午尤为甚……【毓贤的“围魏救赵”确实是一个好办法,但朝廷不敢用,毓贤也因此再次得罪了李鸿章,下场已注定。毓贤对和谈的结局预测也很准,代价远超甲午失败。】

军机处寄直隶总督李鸿章电旨(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十三日):此次中外开衅,各国不无误会,中国地方官亦有办理不善之处,兵连祸结,有乖夙好,终非全球之福,著授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即日电商各国外部,先行停战。仍将应行议结事宜分别妥商,请旨遵行。钦此。【李鸿章终于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全权大臣的圣旨】

军机处寄督办军务处上谕(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十三日):……敌人连日赶制中国号衣万余件,意在裹挟奸民,乱我军图,难保无贿买汉奸更有别项诡谋……【洋人与汉奸教民合谋,伪装清军】

四川提督宋庆折(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十三日):奴才等将战守情形陈报在案。自防守北仓,洋兵来窥伺,更番迭战,每日必接两三次,互有胜负,竭力支持二十余日,援兵不到,殊深焦虑…..督臣裕禄,自中外开衅以来,筹备战守不遗余力,乃以事机不顺,力尽捐躯,洵属秉性刚烈,从容赴义,军民人等无不同深悲感。其生平事迹久在圣明洞察之中……目前军务万分紧急,仰恳饬下各路援军飞速前进,俾与奴才合力堵击,若再任其迟缓,关系大局实非浅勘……【忠心可敬,无奈朝野二心,援军故意拖延,坐等败局】

云南提督冯子材折(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十九日):……恳求乾纲独振,专于主战,以雪数十年中国臣民受欺之耻,如蒙委任,愿得自募二万人,便宜行事,分道进取缅甸、越南,为釜底抽薪之法,使英法之兵回救,则北京之急不救自解……【冯某爱国忠心无疑,想法也正确,可惜深居边关,信息不通,不知京城已危。】

调补直隶总督李鸿章折(光绪二十六年八月初一日):……惊悉各国联军已攻进京城,乘与于是仓猝西幸。闻言之下,神魂飞越…..查向来停战议款,皆须彼此各派全权,方能开议,臣自奉命后,迭电各国,屡催罔顾,始终以我送使不实,剿匪不力为辞…..再,庆亲王、荣禄尤为各国所注重,如已随扈西幸…..天下臣民莫不谓拳匪所祸,各国进兵亦皆以拳匪为由,官不剿,人代剿。可否降明谕旨,声明拳匪罪恶,饬令各督抚认真剿灭,以靖地方而快人心…..【李中堂,洋人进兵是因义和团?义和团惹事之前,洋兵为何驻扎中国?只不过少点而已。没有义和团,洋人就不侵略中国?不杀国人,你是决不罢休】

云南提督冯子材折(光绪二十六年八月二十五日):……查此次英、法诸国,全队北上,缅、越空虚,奴才一介武夫,受恩深重,然惟一意主战……欲和款则无款可筹,欲割地则民心不愿,此时急务,只求圣战安定……【冯子材地处边关,信息不通,此时,他还不知皇帝已经逃亡,京城已陷】

各国使臣来函(光绪二十六年八月二十六日):日前贵亲王枉愿,各大臣首先答拜,亲王来京,亦系首先愿和,但李相尚未来京,诸大政即贵亲王与议,李相到京亦不过如此……【各国使臣其实也未把李鸿章看在眼里】

两江总督刘坤一等折(光绪二十六年闰八月十七日):窃自拳匪肇乱,挑衅列邦,津、京失守,辽东亦多失守,以致宗社震动……伏查自古国家多难之时,亦有迁都之举,然敌人不能悬军深入,即深入亦不能持久,我始能立国图存……【义和拳至少还敢挑衅洋人,你们这帮人就只知道跪求和逃跑,有你这等怕死鬼,迁都西安,照样亡】

直隶总督李鸿章折(光绪二十六年九月初二日):……已革职杨文焕,号召拳匪,乘机图乱……严拿拳匪,生擒格杀…..杨文焕,布政二司审明不讳,请旨正法……【李鸿章大开杀戒】

军机处寄全权大臣李鸿章电旨(光绪二十六年九月初七日):据锡良、宋庆电称,晋省防务日紧,兵心激愤,洋兵闯入晋境,任其长驱直入……现在正将议和局,万不可决裂,洋兵入保定后分段进占据,法国前队已入定州,何不见李鸿章奏报?若不设法阻止,势必又开衅端,大局更难收拾。著李鸿章与各国使臣商阻洋兵前进,免误大局…..【这该不能怪义和团了吧?已经激怒了地方军队】

 军机处寄全权大臣李鸿章上谕(光绪二十六年九月初十日):据报,八月二十六日,英提督贾尔思率带英、德、意三国兵官将督署占居,又派兵把住司库,四城亦派人看守,法提督前允保护,现置若罔闻。著李鸿章诘问各使,务践前言……【你主动任洋人贱踏,它岂会践诺】

直隶总督李鸿章电报(光绪二十六年九月十一日):……英提督到宝,次日忽至司署,将库把守,计存银六十六万两尽失……

直隶总督李鸿章电报(光绪二十六年九月十四日):据英参赞称,蕃司廷雍、城守尉王占魁庇护拳匪,禀经德统帅批饬抵偿,照西法枪毙……

 翰林院侍讲学士朱祖谋等折(光绪二十六年九月十六日):李鸿章身膺重寄,日坐愁城,一筹莫展,推其缘故,盖推各国要求三事:一先行正法妄议误国之王大臣;二请圣驾回京;三准外臣参预查办纵容拳匪各员……【先杀一批中国人,洋人才肯议和】

致德国书(光绪二十六年九月二十二日):……大清国大皇帝,现复将肇祸诸大臣严惩,以申国法而泄公愤,一俟和议有成,至各国传教,载在公约,定当严饬各封疆大吏,格外加重保护,以期永泯争端,用特再布腹心,惟大皇帝鉴察,不胜企盼之至。【接近跪求了】

直隶总督李鸿章片(光绪二十六年九月二十五日):据悉,英、德兵队各二千余人经过固安,强掠牲畜银物。意大利兵夹击,抢掳枪械银两,杀伤勇队二十余人,经绅给八千银两,并通事银二千两,始得退兵出城…..【李中堂,你看到洋人的残忍与贪婪了吧?】

全权大臣李鸿章电报(光绪二十六年九月二十六日):……外户部曾言,早谋了结,无此枝节,若复因循,所议成否,全在中国。俄又密谈,议若不成,各国有开春截秦运道,或有另立政府之谋……【洋人本是虚张,李以“或另立政府”吓唬慈禧和光绪,真是绝妙,老太婆最怕更换政府】

刑部尚书贵恒折(光绪二十六年十月初二日):……洋兵二十一日进城,二十二日闯入署内,将司员全行逐出,大库所存堂印均遗失,办公银二千余两一并失去无存,各司档案册文卷抛毁残失……

四川提督宋庆电报(光绪二十六年十月初三日):……正值议和之际,所到各城,官皆出迎,民亦力求勿战,免撄其怒。遂使洋兵无所忌惮,到处要挟,收我军械,无所底止。臣不得已,与锡良、马玉崑商议,倘真攔入晋疆,惟有竭力抵抗,军中子弹昨又运到数十万,尚可一战,衅非我开,实逼无可奈何……【倒有些骨气,忍无可忍,自不必忍】

全权大臣李鸿章电报(光绪二十六年十月初六日):据俄、英、美、日、德、法、意、奥、比等国公使先后照会,闻董福祥仍随扈,查从前围攻使馆,该提督实为罪首,不得仍在朝廷左右……【董是战场指挥,照旨行事,罪在何处?】

上谕(光绪二十六年十月十二日):……甘肃提督董福祥,从前在本省办理回务,历著战功,自调京以来,遇事多鲁莽,本应予以严惩,姑念甘肃地方紧要,著从宽革职留任…..【董还是没有逃脱】

全权大臣李鸿章电报(光绪二十六年十月十五日):据俄、英、德、法等国先后照会,李秉衡在东抚任内,虐待教士,今带兵自赎,徒有仇洋之志,实无胜敌之方,贻害君国,死不足惜……请代奏。寒。【李鸿章这是想将所有参加过战争的大臣借洋人之手全消灭干净】

山西巡抚锡良折(光绪二十六年十月十六日):洋兵占据关隘,我军遵守将令,寂然不动。洋兵突然向关上开炮,至带营副左营官黄明远和哨官李士彬中炮身亡,我军愤极,始开枪相抵…..既明查暗访,各国洋兵率领教民来关攻击,遽先开炮,轰毙我军数十人…..【教民早已成洋兵的一部分】

全权大臣李鸿章电报(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初一日):(宙密),顷由美使署传抄草约各条,择由节略,一治罪,二赔款(现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分期共付9亿两白银),三谢罪……共十二条……【李鸿章对洋国开出的“十二条”照单全收,只改动了几个用词,并且还是在其他省督建议下改动的,自开始到签约,未能改变一条一款,也未通过谈判减少一两银钱】

工部尚书夏震武折(光绪二十六十一月十九日):…….地球万国,从未有以此等丑词恶语载入约中,万国公法,使权惟行于馆内,不得于馆外复立界限驻兵禁止华人…..和约十二条,国权、兵权、政权、利权尽为所夺,一举而制中国之命……

翰林院编修王龙文呈(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日):……抑又闻杀毓贤并非出于圣意,特曲询议和大臣之请,即邪卖国者之所欲排而挤之于死者也……【矛头直指李鸿章,虽然愚忠,仍属有正气】

 翰林院编修夏寿田呈(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日):……两湖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直隶总督李鸿章,归过朝廷而有忧国之名,市恩夷狄而无降敌之罚,抑天下之忠愤,道仇敌以觊觎,此其志在苟全以为愉快者也……三臣受国之寄,专南北之枢,或十年或三十年,此不可以仓促为辞。李鸿章奉旨来京,迁延观望,养疴海滨,不惜置君父于危地,以要强敌之欢心,窃以自专,陨身殉国之臣,宜乎为李鸿章所仇嫉也。张之洞在翰林院力劾崇厚,以直言见称,及身任封疆,且百倍于崇厚之所为……

 全权大臣李鸿章电报(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昨已将条款画押,并将用实谕旨、条款说帖备文送交……中国既已表明悔过认罪,并愿挽回因此事变所生情势,是已不辨自明,臣等敢保其必无后患……【群臣还在讨论条款方案,李就匆忙画押】

军机处寄全权大臣李鸿章电旨(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八日):法兵忽到五虎岭,欲进广昌,并称直隶地方已划规法国,嘱山西各营退出,免起衅端。现和议大纲既已画押,法兵何以仍复西进?广昌为山西门户,直隶划归法国从何说起?著即刻与法使据理商阻。钦此。【李鸿章画押并保证无后患,也是空话,洋兵照常乱来】

全权大臣李鸿章电报(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各国皆属友邦,教民亦系赤子,朝廷一视同仁……如再有仇教私立拳会者,除将为首之人严拿,其余甘心从逆者,亦按照惩办土匪章程,一律问死,决不宽贷……【李鸿章认为教民是赤子,难道是拳民就不是赤子?拳民干了坏事,难道教民就没有干坏事?庚子之战,拳民有责,庚子之败,不是拜汉奸教民所赐吗?】

四川提督宋庆折(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十八日):……伏念自海禁大开,彼族船坚炮利,日新月盛,海且非险,何有于江河,铁壁可穿,教民为之引导,曲径皆知,使我防不胜防……甲午之役及今夏之战,奴才与马玉崑皆以孤军从事,竭力血战,杀敌相当,缘无后应,致误大局。甲午之役,尤多至二三百营,不战自溃,徒糜粮饷……【这是在对比两战的不同情形,显然对李鸿章有所不满】

上谕(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朕与皇太后危险情形不堪言状,至今痛心疾首,悲愤交深,是诸王大臣等信邪纵匪,上危宗社,下祸黎元,自问当得何罪?应再分别等差,加以征处:…….【几乎所有参战大臣皆被重罪或死罪,详细名单略】

 全权大臣李鸿章电报(光绪二十七年正月初一日):……十二月十七日会议之后,由中国全权大臣特行言明,董福祥将来定拟,必死罪无移,皆已记录存案……

军机处寄全权大臣电旨(光绪二十七年正月初六日):……现在,首祸一条已照办惩处,原期早日定和局,细议各条,今又藉口进兵,设我兵撤回山西界内防守,险要全失,洋兵仍复西进不已,大局何堪设想?著与洋使婉商,务令洋兵撤回,勿再四出滋扰…..【李鸿章保证无事,洋兵可不听,照样横行】

四川提督宋庆电报(光绪二十七年正月初六日):……昨据龙泉守将报,洋兵忽扑鞍子岺,我军将士伤亡,退守长城岺,德兵已过广昌,占艾河,款议已成而彼进兵不已,实有意西进……

山西巡抚锡良电(光绪二十七年正月初十日):全权大臣江电,已革职归绥道郑文钦,查明无论行抵何处,即行传旨正法……【李鸿章是要对主战派赶尽杀绝】

署浙江巡抚余联沅电报(光绪二十七年正月十六日):……查接管卷内,台州旧案,索赔银十万两,台州新案,索赔五万两,温州、衢州、绍兴每府五万两,共计三十万两,全省教民被毁赔款一十八万两……【清政府赔偿各国了,各省还要赔当地的教案损失,双重赔偿,其余各省类同,不再重复摘录】

全权大臣李鸿章电报(光绪二十七年二月初五日):……查洋人生性好胜,因晋军仍驻井陉县境,营垒相望,势不两立,必开攻战之衅。请饬各防军全数退入晋境,勿在井陉左近与洋兵作相持之势,致令藉口进兵,是为至要…….【好你个李鸿章,洋人好胜,就得让着他们?不打仗,跟洋兵作相持之势都不允许?至贱洋奴】

军机处寄全权大臣电旨(光绪二七年二月二十日):…..续办各员不免过重,仅一二省之教案,一二国之交涉,并入要挟,致牵涉百四十二人之多,教案专约未议,而官常士气先摧,似非所以保主权而行公道,即请各公评,似亦不能无真是非也……【朝廷也看不下去了,打击面过大,和议条款未列入的,李鸿章亦大加治罪,已至官场群愤,朝廷下旨告诫】

两江总督刘坤一电报(光绪二十七年二月三十日):顷电罗使云,中国财匮已久,出入统计,前已岁短一千六七百万两,即不曾用,已经年亏一年,应还洋款二千几百万两,后难为继……【刘总督,你不是附和李鸿章吗?赔巨款是必然的结果啊,难道你没想到?】

军机处寄山西巡抚岑春煊电旨(光绪二十七年三月初七日):洋兵分三路西进,娘子关一路我军伤亡甚多,退扎平定。究系何国洋兵?是否仍然前进?著李鸿章迅速切实诘问力阻矣!……【洋国根本就没有把李当回事,既已画押,不怕你反悔】

湖广总督张之洞电报(光绪二十七年三月初八日):英萨使电,此次赔款,各国索现银四百五十兆两,中国借票止能售六七折,须向银行借六百兆,分三十年还清,每年本利还三十兆(三千万两白银),总数赔九百兆……赫德受银行嘱托,从中纵恿,全权遽然许之,便难挽回……十分可骇,万不可用,现款全空,内外束手,搜括骚扰则病民,饷需匮竭则病兵,未被外吞,先起内乱,国事不可为矣…….【张之洞老顽臣,之前你难道看不到结果?你难道不知李鸿章为人?现在反对,已经晚了。李鸿章办中外和议,就靠两招:一招是赔款,一招是割地】

 御史王祖同折(光绪二十七年三月初十日):窃自停战议款以来,我军遵约自守,未尝轻动。而洋兵时出侵扰,夺我严关、太行天险,平定一带岌岌可危。夫此退彼进,不能力拒,而徒恃口舌相争,听其侵逼,置不与校,以此求和,和安可求?讲和必先停战,开议之日即停兵之期,违约乘利,失信在彼,曲直之理宜明辨也……【此时,哪有理可讲啊!】

军机处寄全权大臣电信(光绪二十七年三月二十一日):闻京城使馆界内各国分修炮台,该处逼近禁城,关系重要,不得藉防守为词,听其修筑,希即探询明确,如果有此事,务向各使切实商阻,万勿允行。

湖广总督张之洞折(光绪二十七年三月二十五日):顷闻全权意,竟拟照复各国,仍是四百五十兆之本数,不胜惊骇!美使尚愿调停,何以初次照允,并不请减?实难索解!……【张之洞,你为何不解?你以为“东南互保”就有好日子过?】

两广总督等电报(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初十日):两奉电传谕旨,筹措赔款,焦灼莫名。广东一切款项,经刚毅奏提,钜细靡遣,实在无可再筹。然大局所击,不能不竭力搜括,拟开办亩捐、房捐,每年约筹一百数十万两…..【搜括,用得很准确】

全权大臣等折(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六日):应停文武各等考试之处清单,山西二十六府州县,河南十一府州县,浙江衢州,直隶十九府州县,山东泰州和临清州,东三省盛京、甲子厂、连山、于庆街、北林子和呼兰城,陕西宁羌州,江西鄱阳县,湖南衡州和清泉县。停考五年各等考试。【沦为殖民地,中外战争,洋人强逼中国读书人停考】

 全权大臣电报(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初七日):各使送来条款底稿,仍按上年和议大纲十二条款次序,首列各使及全权大臣衔名,次弁言…….【全文略,全稿均照初议条款,未行改动,本息赔款仍为九亿两白银,至此,庚子失败后的谈判全部完结,“庚子赔款”确定,只等朝廷回京,本月二十五,全款及附清单正式文本签字】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其他网友回答

李鸿章能说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可见其能力格局都是有的,可惜。

其他网友回答

李在当时那个朝代,也是没办法啊,打又打不过,只能割地赔款,弃卒保车,如果需要一个人来为晚清的无能背锅,总要有人去的!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