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战介绍(垓下之战介绍视频)

垓下之战介绍?

垓下之战是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中的最后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后,刘邦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汉朝。

这场战役中,刘邦将项羽围困在垓下(今中国安徽省固镇县)。在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固镇濠城沱河南岸,一说今河南淮阳、鹿邑间)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韩信挥军进攻失利,引兵后退,命左、右翼军继续攻击。楚军迎战不利,韩信再挥军反击。楚军大败,退入壁垒坚守,被汉军重重包围。楚军屡战不胜,兵疲食尽。韩信命汉军士卒夜唱楚歌,致楚军士卒思乡厌战,军心瓦解。项羽在四面楚歌当中率800骑兵突围,渡过淮河后被汉兵追上,最后项羽只剩下28人。项羽逃到乌江后,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拔剑自刎。

垓下之战汉军总人数?

垓下之战汉军大约五十多万人。

垓下之战,刘邦联合了英布和彭越两支部队,大约十万多人。调集了韩信从齐国带来的军队,大约三十万人,刘邦亲自带领周勃、灌婴、樊哙、曹参、萧何、张良、陈等文臣武将,率领十万大军,汉军兵力大约五十多万,兵力部署由韩信统一指挥,设下层层埋伏,号称“十面埋伏”,把项羽的十万大军团团围住,垓下一战,项羽兵败自杀。

垓下之战刘邦的汉军大约五十多万。

垓下之战的伤亡比例?

垓下之战汉军战死十万余人,楚军八万余人全部阵亡,伤亡比例1.2比1。垓下之战是楚汉战争的最后一战。汉军的主力是韩信率领的30万大军,楚军有八万余人。两军在僵持中汉军四面楚歌,使楚军士气崩溃。最终项羽军全军覆没,项羽也自刎于乌江,汉军获得楚汉战争的胜利。

朱棣垓下之战赢了吗?

没有,赢的是刘邦。

垓下之战,刘邦的汉军适时发起战略追击,积极调集援兵,多路围攻,以绝对优势兵力全歼楚军,创造了中国古代大规模追击战的成功战例。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决定性的战役,它既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又是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

鸿沟之约后为什么有垓下之战?

公元前203年,相持两年多的楚汉两军最终签订鸿沟之约。鸿沟之约后,项羽率领大军东归,放下了戒备之心,没有为后来的战事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时刘邦采纳张良、陈平建议,乘项羽无备,楚军饥疲,突然对楚军发动战略追击。楚军猝不及防导致大败。之后五路大军共同发动对项羽的最后合围,垓下之战开始。

汉军统帅韩信布下十面埋伏之势,用四面楚歌的计谋彻底打败楚军,项羽自刎乌江。

出自垓下之战的典故?

垓下之战,是指公元前202年楚汉两军在垓下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项羽率领的楚军约十万人在此战中全军覆没,刘邦获胜后建立汉朝。相关典故有四面楚歌、无颜见江东父老。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的战略性一战,也是最后一战,随着霸王乌江自刎,汉王刘邦的公司可以独享市场了,全国的租子大多交给他老刘家了;霸王虽崩,但在垓下之战中,面对兵仙神帅韩信,以10万对50万,在短兵相见上霸王依然占据上风,奈何粮草不济只能突围,直到最后的28个人一个个都倒下时,突出包围的霸王不肯过江,自刎于乌江西岸。

彭城之战和垓下之战相差多久?

相差三年。

爆发于汉二年的彭城之战与爆发于汉五年的垓下之战,是两场影响着项羽和刘邦命运的战争。

两场战役均由刘邦和项羽作为交战双方的总指挥,且参战兵力都是汉军多,而楚军少,但是结果却发生了惊天逆转。

彭城之战时,楚汉争霸刚刚开始,刘邦趁项羽困战于齐国的有利时机,联合各方诸侯,组织共计56万大军,一举夺下了项羽的大本营-彭城。

项羽得知消息后,火速率领精锐的三万骑兵部队回援,刘邦根本就没有想到项羽会回来的这么快,在项羽的突然袭击下遭遇大败,损兵二十余万,连自己的老婆都丢了。

彭城战后,刘邦改攻为守,不再与项羽正面交锋,而是依靠关中的丰富资源,据守在荥阳一带,与项羽进行僵持战。

刘邦并没有闲着,在经过反复思量之后,他派出韩信率领一部分兵力,开辟第二条战线,以期从北部对项羽完成战略的包围,最终取得胜利。

经过两年的作战,韩信战果显著,完成了对于项羽战略态势的包围。项羽感到了一丝恐惧。于是提出议和,并最终达成了”鸿沟之盟”。

可谁想,前脚达成协议,项羽退军。后脚刘邦就把和约撕毁,联合韩信、彭越、英布等五路人马,将项羽围困在了垓下。

此战,项羽兵10万,刘邦等各路诸侯联军统计60万,依旧是以多对少,但项羽并未再续曾经的辉煌,最终兵败垓下,自刎乌江。

垓下之战过程?

垓下之战

楚汉两军进行的战略决战

垓下之战是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

此战汉军由淮阴侯韩信统领,共计三十万。楚军由项羽统领,共计约有十万。韩信统领的汉军大败楚军于垓下。

项羽突围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最后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旁。刘邦称帝于汜水北岸,建立西汉政权。

战争过程

开始

公元前202年(高祖五年)十月下旬,灌婴引兵进占彭城,同时攻下楚地许多地区。被刘邦封为淮南王的英布也遣将进入九江地区,诱降了守将、楚大司马周殷,随后合军北上进攻城父(今安徽涡阳东)。刘邦也由固陵东进,形势对楚极为不利,项羽被迫向东南撤退。十一月,项羽退至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筑垒安营,整顿部队,恢复军力,此时楚军尚有约十万人。

韩信、彭越、英布等会合刘邦后,十二月(前202年初,当时以十月为岁首)在垓下将向江南撤退的十万楚军层层包围。

汉军以韩信亲率三十万人为主力,孔将军为左翼,费将军为右翼,刘邦坐镇后方,周勃、柴武等预备军在刘邦军后待命。韩信率汉军向前推进,在不利的情况下开始向后后撤,而由两翼向前推进,楚军受挫,韩信率军向前推进大败楚军于垓下。

四面楚歌

汉军夜间高唱楚歌,楚军自项羽以下莫不以为汉已尽得楚地,乃士气崩溃。项羽眼见大势已去,便乘夜率领八百精锐骑兵突围南逃。天明以后,汉军得知项羽突围,于是派遣五千骑兵追击。项羽渡过淮水后,仅剩百余骑相随,行至阴陵(今安徽定远西北)因迷路耽搁了时间(《史记》中交代因田父欺骗),被汉军追及,项羽突至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手下仅剩二十八骑。

乌江决战

项羽指挥这二十八骑,来回冲阵,再次杀开一条血路,向南疾走,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长江边的乌江浦)边,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乃令从骑皆下马,以短兵器与汉兵搏杀,项羽一人 杀汉军数百人,自己身亦被十余创,最后自刎而死,年31岁。项羽死后,汉军全歼八万楚军,楚地皆降汉,独项羽原封地的鲁人不肯投降(楚怀王曾封项羽为鲁公),后刘邦将项羽首级示鲁,鲁人乃降。至此,历时4年半之久的楚汉战争终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二月甲午日,刘邦称帝于汜水北岸,建立西汉政权。(汉初承秦制,以十月为岁首。也即汉高祖五年的第1个月为十月,接下来为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二月为当年的第5个月。)

垓下之战什么意思?

垓下之战是发生在公元前202年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是楚军和汉军的军事决战,也对后来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垓下之战还末打响前,项羽和刘邦约定以鸿沟为界限,各自占领东西两边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手下谋士张良和陈平的提议,兵分三路将项羽围困在了垓下。面对汉军的层层围困,楚兵军心溃散,士气低沉不稳。在此情况下,刘邦又施以攻心战,让人在夜晚唱起了楚国的民歌。一片熟悉的乡音传来,楚军将士纷纷落泪。项羽只好带着残兵败将,连夜突围到乌江。看到身边将士一个个倒下,项羽感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最终在乌江边上拔剑自刎。

  垓下之战,既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又是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它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