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观众最高评价 二泉映月 评价

二泉映月观众最高评价?

《二泉映月》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评价。大指挥家小泽征尔在指挥过协奏曲《二泉映月》后,说 “此等二胡曲应当跪下来听”。法国总统密特朗一生只喜欢这一首二胡曲。在发到太空的诸多声音里,中国只收了《二泉映月》一首。1959年10周年国庆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把它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之一送给国际友人。1985年在美国灌成唱片,位于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榜首。

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二胡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可以说,这首曲子无论是在创作还是演奏上,都充分地表达出了作者心中的真挚感情,它不仅在国内深得人民喜爱,也在国际乐坛上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它以它深沉、悠扬而又不失激昂的乐声,撼动着千百万人的心弦……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对该曲的评价:“我应该跪下来听……”那是1978年,小泽征尔应邀担任中央乐团的首席指挥,席间他指挥演奏了勃拉姆斯的《第二交响曲》和弦乐合奏《二泉映月》(改编),当时,小泽征尔并没有说什么。

第二天,小泽征尔来到中央音乐学院专门聆听了该院17岁女生姜建华用二胡演奏的原曲《二泉映月》,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呢喃地说:“如果我听了这次演奏,我昨天绝对不敢指挥这个曲目,因为我并没有理解这首音乐,因此,我没有资格指挥这个曲目……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说着说着,真的要跪下来。他还说:“断肠之感这句话太合适了”。同年9月7日,日本《朝日新闻》刊登了发自北京的专文《小泽先生感动的泪》。《二泉映月》自此漂洋过海,得到了世界乐坛的赞誉。

延伸阅读

阿炳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的歌词?

歌名:

二泉映月 歌手:阿炳 作词:佚名 作曲:阿炳 听琴声悠悠,是何人在黄昏后 身背着琵琶沿街走,背着琵琶沿街走 阵阵秋风,吹动着他的青衫袖 淡淡的月光,石板路上人影瘦 步履遥遥出巷口,宛转又上小桥头 四野寂静,灯火微茫映画楼 操琴的人,试问知音何处有

一声低吟一回首,只见月照芦狄洲 只见月照芦狄洲,琴音绕丛林 琴心在颤抖,声声犹如松风吼 又似泉水匆匆流,又似泉水匆匆流 憔悴琴魂作漫游,平生事啊难回首 岁月消逝人烟留,年少青丝 转瞬已然变白头,苦伶仃 举目无亲友,风雨泥泞怎忍受 荣辱沉浮无怨尤,荣辱沉浮无怨尤 惟有这琴弦解离愁,晨昏常相伴 苦乐总相守,酒醒人散余韵悠 酒醒人散余韵悠,莫说壮志难踌 胸中歌千首,都为家乡山水留 天地悠悠,唯情最长久 共祝愿,五洲四海烽烟收 家家笙歌奏,年年岁岁乐无忧 年年岁岁乐无忧,纵然人似黄鹤 一抔净土惠山丘噢,此情绵绵不休 天涯芳草知音有 扩展资料: 《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 歌曲背景 1959年,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时,阿炳《二泉映月》的唱片作为我国赠送外宾的礼物之一,由国内传到了国外后来美、意法、日等国的一些大型乐团都纷纷改编成配乐协奏曲,在世界各地公演。于是,《二泉映月》成了饮誉全球的世界名曲。

贝多芬的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不是贝多芬的,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是二胡明曲。

《二泉映月》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

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二泉映月》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一首享誉海内外的优秀作品,是中国民间器乐创作曲目中的瑰宝之一。

二泉映月凄美的原因?

具体原因大概如下吧:

1、曲子的主题基调:

《二泉映月》总的基调是悲中有愤、柔中带刚。主题是命运,表现了一个经历旧中国生活坎坷与磨难的流浪艺人的辛酸苦辣和倔强不屈。

2、音乐对作者心境的展露

“诗言志,歌咏言”,乐曲的先抑后扬,可以让人品味出阿炳对世态炎凉的感悟和傲骨自赏的内心独白。漂泊的生涯,孤独的心灵,不屈的意志,随着旋律线的逐级上扬和高音区的回旋,逐渐在人的心里明晰起来。这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心声,因此乐曲自始至终带有几分悲恻的情绪。(阿炳的身世我就不详说了。)

3、变奏的形式

全曲婉转流畅、跌宕起伏,是一首变奏曲式的曲子。深情的旋律如泣如诉、如悲如怒,时而委婉低回、时而激越高亢,不仅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愤懑和哀痛,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理想境界的向往。《二泉映月》把主题变奏了5次,它的变奏手法主要是通过乐句的扩充和减缩、音区的上升和下降来迂回前进的。全曲速度变化不大,但是力度的变化幅度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每逢演奏长于四分音符的乐音时,用了轻重有变,音乐时强时弱,时起时伏,与阿炳如怨如愤、如泣如诉的感情丝丝如扣。

4、二胡的音色

二胡的音色具有柔美抒情之特点,发出的声音极富歌唱性,宛如人的歌声。似乎融天地万物于丝弦之间,抒透心彻骨之悲。最接近人类悲伤地某种心境。而且二胡易于表现哀婉凄凉的感情。

5、还有些别的因素,像是你的心情、对二胡历来已久的一种定性思维之类。

二泉映月推荐理由?

1、《二泉映月》是华彦钧(阿炳)先生在苦难的一生中,用血和泪、用心拉出来的“自度曲”;

2、世界著名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听了《二泉映月》后,眼含热泪、激动地说:“只有跪着听才有资格”;

3、美国航天局,给太空中可能存在的生物送去地球人类的问候致意。在代表人类文明的作品中,音乐作品来自中国,就是《二泉映月》;

4、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升空,搭载音乐之一《二泉映月》;

5、20世纪90年代《二泉映月》被美国人民推荐为“世界十大名曲”之一。

二泉映月的作者是谁?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

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一和山房”。父亲华清和(号雪梅)为无锡洞虚宫雷尊殿当家道士,母亲秦氏出身农家,曾嫁与秦家,婚后不久便守寡,与华清和的结合遭到族人痛骂,在阿炳出生一年后便悒郁而死。阿炳一生下来就被父亲送至无锡县东亭镇小泗房巷老家托族人抚养,8岁后带回道观,取学名华彦钧,小名阿炳,并被送入私塾读书。

华雪梅精通各种乐器和道家音乐。而阿炳幼时便表现了罕见的音乐天赋,在他10岁那年,父亲便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后成为当地有名的司鼓手)。12岁那年,阿炳开始学吹笛子,父亲经常要他迎着风口吹,且在笛尾上挂铁圈以增强腕力,后来索性将铁圈换成了秤砣;阿炳在学二胡的时候,更加刻苦,琴弦上被勒出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阿炳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弦粗壮得多,这与他常年练习分不开的。17岁时,阿炳正式参加道教音乐吹奏,他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

1914年,华雪梅去世,阿炳成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与堂兄华伯阳轮流主管雷尊殿的香火收入。后由于经营不善,阿炳又染上恶习,生活逐渐潦倒,在他34那年,双目相继失明,因生活所迫,流浪街头,卖艺为生。1939年,阿炳与江阴农村寡妇董彩娣结为夫妇。

1950年夏,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专程来无锡为阿炳演奏录音,此时阿炳已完全荒弃音乐达三年之久,经过三天的练习,分两次录音,共留下《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后《二泉映月》、《大浪淘沙》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1950年9月,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拟聘阿炳为教师,但当时他已身患重病,无力应聘,12月4日与世长辞,葬于无锡西郊山脚下“一和山房”墓地,1951年3月27日其妻董彩娣病故。

阿炳在音乐上的成就,远远超越了家传师承的藩篱,博采众长,广纳群技,把对痛苦生活的感受,全部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他的音乐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二泉映月》是阿炳的代表作,最开始为无标题目音乐,是阿炳经过长期的修改演绎,结合自已坎坷的一生逐步发展形成,是我国民间音乐的精华之一,现已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

阿炳的朋友陆墟曾这样描写过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时的情景:“大雪象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

这首曲子开始并无标题,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卖艺时并未演奏此曲,阿炳曾把它称做“自来腔”,他的邻居们都叫它《依心曲》,后来在杨荫浏、曹安和录音时联想到无锡著名景点“二泉”而命名为《二泉映月》(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这时方定下曲谱。贺绿汀曾说:“《二泉映月》这个风雅的名字,其实与他的音乐是矛盾的。与其说音乐描写了二泉映月的风景,不如说是深刻地抒发了瞎子阿炳自已的痛苦身世。”

1950年深秋,在无锡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阿炳首次也是最后一次演奏此曲,博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1951年,天津人民广播电台首次播放此曲;1959年10周年国庆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又将此曲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之一送给国际友人。从此,此曲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并获得很高评价。1985年,此曲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

后来,彭修文将此曲改编成民族器乐合奏曲;吴祖强改编成弦乐合奏曲;丁芷诺、何占豪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丁善德改编成弦乐四重奏等等。中国唱片社曾将阿炳于1950年夏演奏此曲的钢丝录音制成唱片,畅销海内外。

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乐曲流畅婉转,意境深邃,流露出伤感怆凉的情绪和昂扬愤慨之情。表达了阿炳对辛酸现实生活的沉思,寄托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在这首乐曲中,阿炳借无锡惠山胜景“天下第二泉”,抒发了自已饱经辛酸的一生,流露出对坎坷命运运的愤懑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此曲纯粹是感情的自然流露,旋律优美婉转,质朴动人,平静深沉而不乏昂扬之志,缠绵哀怨而饱含愤慨之情,充满浓郁的江南风格。

这是一首用变奏、衍展手法写作的作品。开始是一个感怀,叹息般的引子,接下来是第一主题,旋律在二胡的低音区进行,低沉压抑,表现了作者心潮起伏的郁闷心情。第二主题和第一主题对比鲜明,利用不断向上冲击的旋律和多变的节奏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的激烈控诉,展现了他不甘屈服的个性。

这两个主题共做了五次变奏,第一变奏中将每一主题进行了压缩,第二主题却大大扩充,激动有力。第二变奏中第一主题扩充为两个乐句,第二主题则用离调手法加以发展,将情绪推向新的高度。第三变奏迂回平缓,为高潮出现做了准确,第四变奏中第二主题犹如层浪叠涌,表现了阿炳内心积愤的尽情迸发。旋律在高音区煞住后突兀下沉,第五变奏是以全曲最低音开始做为尾声,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

主题的变奏随着旋律的发展,时而深沉,时而激扬,时而悲恻,时而傲然,深刻的展示了作者的辛酸、苦痛、不平与怨愤。

二泉映月是中国古琴名曲吗?

二泉映月不是中国古琴名曲。

《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二泉映月》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一首享誉海内外的优秀作品,是中国民间器乐创作曲目中的瑰宝之一。

静心听听二胡曲《二泉映月》,说一说,你听出了什么?

倾听《二泉映月》是畅快的,融入其中后,便真的感知了它的愈久弥珍,回味悠长。在这忧伤而又意境深邃的乐曲中,不仅流露出伤感怆然的情绪和昂扬愤慨之情,而且寄托了阿炳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全曲将主题进行时而沉静,时而躁动的变奏,使得整首曲子时而深沉,时而激扬,同时随着音乐本身娓娓道来的陈述、引申和展开,使阿炳所要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深刻地展开了阿炳一生的辛酸苦痛,不平与怨愤,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的一种豁达以及对生命的深刻体验。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