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道中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曾几写的(《三衢道中》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写的作品)

网友提问:

三衢道中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曾几,写了作者什么行于三衢道中?

优质回答:

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

1、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衢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2、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3、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4、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5、绿阴:苍绿的树荫。阴,树荫。

6、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7、黄鹂:黄莺。

作者筒介: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每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我和朋友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绿树成荫,与来的时候一样;林中传来几声黄鹂的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几分幽趣。

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就是他游赏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作品再现了诗人游赏三衢山时的愉悦情景,抒写了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流露了诗人对自然山水与平淡生活的热爱。

“梅子黄时日日晴”,开篇首先交代出行的时间:“梅子黄时”,即阴历四月至五月。在江南,,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往往多雨,难得“日日晴”。因而仔细品味,这“日日晴”是在写诗人的愉悦心情。于是游兴骤然兴起,与朋友相约结伴去游山玩水。

“小溪泛尽却山行”,写出行游赏的路线。按时间先写“小溪”,再写“泛尽”(到了小溪的尽头),而改走山路,三衢山中一小道儿,可见诗人游兴之盎然:溪尽兴未尽,“日晴”心更晴。

“绿阴不减来时路”,紧承上句写归路之“绿阴”。这里用“来时路”巧妙地将笔墨悄然过渡到描写归程上来。眼前这美丽如画的“绿阴”比来时没有减少,反而更加浓郁、凉爽、宁静,写出了轻松愉悦的内心感受。

“添得黄鹂四五声”,将意境描写推到极致,将诗人舒畅愉悦之情推至顶峰,使主题更臻完善。在山路的绿树浓荫中,婉转着黄莺那悠扬悦耳的歌声,为山路宜人的景致增添了无穷的意趣与生机,同时也更好地流露诗人寄情山水的愉悦情怀。“添

得”二字用得巧妙,通过形象的描写暗示了虽是游赏归途然而仍然兴致浓郁。

其他网友回答

《三衢道中》是南宋诗人曾几在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诗。这首诗写了诗人在初夏时节,也就是五月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表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品诗解意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这两句诗中,从“梅子黄时”可以得知诗人是初夏时在三衢山游玩的。一“溪”、一“山”、一“泛”、一“行”,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的大意是: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游山归来,路上的绿阴仍然不逊色于登山时的浓郁,而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这两句诗的大意是: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其他网友回答

《三衢道中》

宋代: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三衢,今浙江衢县 。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被作者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山中宁静的景色,而且写出了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再配上浓郁的绿阴和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有声有色,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正在此时,作者诗兴涌向心头,遂作此篇。

正如袁枚《遣兴》中所写:“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

愿所有读到此篇的朋友们,今后的生活充满诗意……

#心晴计划#@诗词品读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