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简短(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50字)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什么语言风格?怎么理解?

优质回答

巜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哇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疾弃,生于(1140一卒于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人)文武双全,曾任南宋副将抗金。一生秉性耿直,清正廉洁。爱国豪放派词人。

他与苏东坡合称“苏辛”。

他与李清照并称为“济南二安”。

他有“词中之龙”之称!

此词用了几乎普通话的语言,人人听得懂,一看就明白,近似白描,绘出了一幅画卷。

此词从描写夜景开始,全景从视觉、听觉、嗅觉起。听看到鹊惊飞,听到蝉鸣、蛙叫。嗅到稻花飘香,联想到遍地金黄的稻穗。将来丰收的欣慰。

描述了山村风光,情景交触。如若画卷,铺卷开来。

语言精练,直白表达!抒情达意!

叙述恬静,自然、生动。

是描述山村农村题材的佳作。

写这首词时,辛弃疾经历过官场生活的黑暗。刚被解甲归田,心情大悦。离开官场,离开尔虞我诈,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啊!

稻花香里说丰年,蛙声一片。好美的一派丰收在望的村野夜景。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优质回答

其实作者的思想感情都写进了词里,但词的意境往往又会因人,因当时的心情不同而导致感受不同。我们吟诵古诗词,应当注重的是自己的感觉,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愉悦。现代人赏析前人诗人,概括中心思想似乎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然而,“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曾有个现代作家,其文章入选语文课文,并且高考被拿来当试题。记者问到此类问题时,他也一头雾水,说不出那些所谓的标准答案来。以今人之思维,揣摩古人之情怀,我想多少有点像无稽之谈。

不过,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深入研究下辛弃疾当时的生活状况,来帮助自己加深对这首词的理解。辛弃疾虽然热切报国,但不幸被奸人所害,被罢了官,回到老家上饶带湖居住,投闲置散了十五年。一边是国家饱受外族的侵犯,一边是空有报国之心,却无用武之地,其压抑,悲愤的心情可以想像。一个晚上去探望朋友,遇上了一场小雨,作者压抑了许久的情绪终于在这美丽的夜景中得到了暂时的释放,于是成就了一阙好词。

辛弃疾在被贬至江西时所作,他通过视觉、听觉、嗅觉三个感官描绘了一片清新悠闲的田园风光,月朗气清,星疏雨稀,喜鹊、蝉、蛙和喜悦地讨论着丰收的人们融合成一副自然美妙的景象,平淡中蕴含着奇妙的构思和醇厚的感情,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如何理解:明月别枝惊鹊这一句?望各位同仁解惑?

优质回答

谢邀!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西江月》起两句大多是对仗关系,如果以对仗为原则,那么明月对清风,惊鹊对鸣蝉,所以别枝应当对应半夜。

对仗,要求词性相同。

半夜,半是数量之词,即一半。显然如果按照词性相同的原则,那么,那个“别”字也应当含有数量之意。因此

这个“别枝”就是“另一枝”的的意思。

也就是说,这个别,不是告别。而是“另一个”或“另一处”之意,比如王建《相和歌辞》“庭树乌,尔何不向别处栖。”比如崔道融《长门怨》起两句“长门花泣一枝春,争奈君恩别处新。”比如李频《即席》有一联“到时自见成行雁,别处休听满树蝉。”

找了一下,古诗词中的“别枝”是“另一枝”的诗词也是有的,比如

比如仇远《齐天乐·蝉》中有一句“尚有残声,蓦然飞过别枝去。”

比如王安石《池上看金沙花数枝过酴醾架盛开》后两句是“红蕊似嫌尘染污,青条飞上别枝开。”

比如李商隐《青陵台》有“莫讶韩凭为蛱蝶,等闲飞上别枝花”之句。

比如董嗣杲《碧蝉儿花》中有“翠蛾遗种吐纖蕤,不逐西风曳别枝”,在他的《木香花》中有“玉英递韵埋深叶,檀蕊分姿袅别枝”之句。

比如李弥逊《病中初见梅花》中有一句“定知着意怜纤瘦,不放春心落别枝”。

比如戴栩《题方干墓》有一句“惟有寒蝉思凄切,别枝依旧曳残声。”

比如杨时《含云诗书事》有一句“幽禽叶底鸣相应,时引残声过别枝。”

比如方干《旅次扬州》有一句“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请记住这一句,因为从唐朝之后,只要有人写了一个妙句流传开来,这个妙句就会被后人引用成为典故。小可认为,这个别枝就是源于方干这一句“蝉曳残声过别枝。”

这一句太妙了!

谢邀!

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首词写的是在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作者行走在江西上饶黄沙岭途中所看到的乡村景物及自己当时的感受。开头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别枝”当”另一枝”来讲。就是说强烈的月光,照着另一枝上巢里的乌鹊,把它们惊动起来。作者在这并未提啼而啼却自见。这是作者平日深入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凡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会有这种体会:乌鹊对光线非常敏感,它们在黑暗中一遇强烈的光线就会乱飞乱啼。所以说,这句”明月别枝惊鹊”写的不但传神,更是妙笔生花,匠心独具。

如何评价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优质回答

公元1181年,词人罢官回家闲居,领略到黄沙岭的胜景,写了数首词,这便是其中一首。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黄沙:黄沙岭,江西上饶,岭高约十五丈,石缝有泉,风景秀丽宜人。

别枝:突出来的树枝。

社林:用来祭祀的社庙旁的树林。

这首词平静清新,绰约自然,淡泊潇洒。

上片:“动中寓静,声色并茂”,犹如置身乡间,忘乎世俗。

鸦鹊,蝉,是为“动”,明月,清风是为“静”:

鹊鸟惊飞,引起别枝摇曳,知了鸣叫,在凉风习习中更清幽悦耳。它们沐浴在“明月松间照”“清风徐来”的幽雅宁静中,从而被月色的柔和和情趣浸润。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鹊鸟惊飞,也让词人落寞不少,英雄失志,抱负落空,这也是夜半寻幽,宁静独处的缘由!

稻花是为“色”,蛙声是为“声”:

这一句很有乡土气息,仿佛农家乐般清新雅致,仿佛词人与劳动人民同喜同乐庆丰收的欢悦已喷薄而出!

稻花的青黄与谷物的香气,在月光下闪烁若有若无的金色光芒,清风吹来清新扑鼻的生涩的谷物香和泥土气,蛙声一片,齐声喧嚷,争报丰年。词人的想象力丰富极了,仿佛收获的场景近在眼前,热火朝天,喜逐颜开!

下片:“有明有暗,平中有奇”,悠然而起,悠然而住,意犹未尽!

疏星是为“明”,微雨是为“暗”:

从星到雨,境界陡转,漫天夜空,闪耀七八颗灿烂的星星,起伏的群山,飘过三两点雨滴。星极少,月色正好,雨不多,空气正新,恬静朴野的乡间,乡土气息正浓,而词人也超脱出尘,宁静淡然。

数词“七八”与“两三”,虽口语入诗,却质朴简单,犹如自然,不加雕饰,意境全生!

旧时茅店忽见是为“平中有曲”,“意中有喜”:

折过一段崎岖的山路,经过一座流水潺潺的小桥,乡村社庙林边的茅店,原以为破败或密林遮掩,却意想不到的出现在眼前。远而忽近,骤而忽明,茅店的出现离村居不远了,不知不觉,近在家门了!

这首词是辛弃疾愤闷抑郁的散心之作!平淡中更见功力淳厚,轻松中难掩低沉落寞。

辛弃疾是词人中最有骨气的,21岁起义抗金,一生立志恢复中原,坚决抗争,甚至临死大喊数声“杀敌”,遗恨而终,让多少人叹惜“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简短】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