斡旋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传统文化(1.3)斡旋)

斡旋的意思

1.3斡旋是一个外交辞令。
拼音是wò xuán,释义:扭转、周旋,调解、调停,调解争端。由第三方为争端当事国提供有利于他们接触和谈判的便利条件,提出自己的建议或转达各方的意见。
古代汉语都是单音节词汇。一个字就是一个词。比如妻子。现代汉语是媳妇老婆的意思,但是在古代妻子就是媳妇和儿子的意思。那斡旋是什么意思呢?
斡与旋是青铜甬钟上的两个位置名称。每个位置都有一个名称,体现了礼乐文化的发达。
看钟体与钟柄连接处,一个是斡一个是旋。旋好理解,就是转动呗,我拽一回文:旋xuan者,寰huan也。古代x/h同属于匣部可以通用。这个名称说明了它的形状。
斡,蠡li柄也。――《说文》。段玉裁注:“判瓠为瓢以为勺,必执其柄而后可以挹物。执其柄则运旋在我,故谓之斡。”
蠡:虫子蛀食木头,引申为器物久磨将断的样子。蠡柄也就是带孔的柄。也就是图中标识为干的部位。
这里由于简化字和异体字的缘故,字搞错了。
逻辑是这样的:斡–? –幹–干,其中?是斡的异体字。插播一句题外话:简体字运动有如一剂新药,要治提高国民素质的老病。有副作用,不断显现,但不失为伟大的尝试。就是副作用有点大。
斡旋是编钟上的两个部位,这两个词怎么就变成一个词了呢?怎么就能代表外交调解的意思了呢?
咱们见血封喉,来回快的。

由于有孔,所以甬钟是通过斡这个部位悬挂在架子上的,它确实可以转动扭动。那旋是做什么用的呢?连接斡这个孔与柄,增厚加强承受力的作用啊。由于这两个部位相连,所以斡旋并称。
使用的时候应该是这样婶儿的。一敲就出声,就在悬挂的这个部位它还轻微扭动。就好像第三方调停时起到的效果。形象吧。
那怎么就用了斡旋来代表调停呢?可以转动的名词很多啊,脖子、膝盖、脚踝,车轴,户枢(门轴),斡旋有何特别之处呢?
这个是中国特色了。使用音乐中国有严格礼制。现在,您想听音乐会,花钱买票,人人平等,古代可不是这样。
《周礼》“天子宫悬,诸侯轩悬,大夫为判悬,士为特悬。”
使用乐器,天子四面悬挂,诸侯减一面墙,用三面墙的乐器,大臣只能用两面墙的,平民还得是有点身份的,要用也只能是一面一挂。特是小牛,少啊,小啊,地位低啊。
那什么时候用呢?外交场合一定要用。
咱们举一个例子。
春秋时吴国季札观乐的故事最为典型。季札是吴国王子,是著名的外交家。多次出使列国进行外交活动。包括一封信就中止了楚国对吴国的进攻,胜过十万精兵啊。而这些活动中音乐是要件。相当于现代的奏国歌。当然吃饭、举行典礼时也是要有的。
《史记吴泰伯世家》恭录于左:
“四年,吴使季札聘於鲁,请观周乐。为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歌郑。曰:“其细已甚,民不堪也,是其先亡乎?”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太公乎?国未可量也。”歌豳。曰:“美哉,荡荡乎,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歌魏。曰:“美哉,沨沨乎,大而宽,俭而易,行以德辅,此则盟主也。”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风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也。”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歌颂。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诎,近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厎,行而不流。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见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犹有感。”见舞大武,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见舞韶护者,曰:“圣人之弘也,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见舞大夏,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及之?”见舞招箾,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焘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无以加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观。”

季札是一个音乐发烧友,能点评,而且能根据各国音乐预言,含沙射影的聊政治走势。当场鲁国君臣就被震慑住了。本来要慑服南蛮,一听,还不知道谁教育谁呢!
曾侯乙编钟
斡旋看上去是两个名词,我看实际上是两个以名词做动词用的使动用法。使之斡旋,就是奏乐啊,奏乐就是外交啊。在这些外交场合同时出现的人物、活动、乐器就联系在了一起。所以斡旋得以指代外交调停。这是个好词,斡旋是编钟之声,是优美的音乐啊。外交调停说出来的也是好词。
相比之下也有一般的。奉送一个彩蛋。庸俗,这个词什么意思?一般,粗鄙。
庸,《说文解字》:庸,用也。我觉得这个地方,用不是使用的意思,这个字也不是什么会意字。用是甬钟之甬的通假字。庸也是一种钟。
《周礼·地官·鼓人》载:“以金庸止鼓。”郑玄注曰:“庸,如铃,无舌,有秉(笔者按:秉通柄),执而鸣之。”
《周礼·夏官·大司马》载:“乃退鼓,鸣庸且却,及表乃止。”郑玄注曰:“庸所以止鼓,军退,卒长鸣庸以和众鼓人,为止之也。”
《说文》曰:“庸、小钲也。军法,卒长执庸。”
基本上,庸就是现在说的铙。鸣金收兵那个金。固定柄,口朝上,打击发音。
庸还是一个国家。庸,古国名,出自帝颛顼,据载曾随同周武王灭商,为“牧誓八国”之一。从名字就能看得出来这个国家以庸而著称。
庸国地图
巴蜀庸都是颛顼后代,按照我的理论都是夏的后裔,包括楚国也是夏的后裔。夏文字的突破会不会在彝(二)后裔与夏之本意礼乐文化都非常发达。所以巴国和庸国的音乐,大致相似。所谓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相对于阳春白雪的雅而言巴与庸就是俗吧。
而中国古代造钟有特色的,很多钟敲击正面和敲击侧面可以发两个音阶出来,演奏起来方便多了,也省材料啊,但是费脑子啊,这个”一钟二音“的设计和生产得多不容易啊,但是中国很多青铜钟都是这样。这种黑科技换现在的工匠来不一定行。而且这种想法是怎么产生的呢?总之,一音而二喉的技术显示了古代中国高度发达的文明水平。
也许相对于多音呈现,铙没听说过有俩音的,只能算平常。
所以我认为庸俗是用庸演奏的流行音乐,基本等同于下里巴人。
小结:源于音乐的词汇,通过借代,引申出来的词汇还有很多。仔细咀嚼总有收获。收获的总是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典雅的表达方式。什么叫文明古国,什么叫礼仪之邦?就是中国。
往期回顾
现代汉语中的传统文化(1.1)音乐参差
现代汉语中的传统文化(1.2)鼓舞
夏文字的突破会不会在彝(二)后裔与夏之本意
舌尖上的古代中国(1)炒菜
舌尖上的古代中国(2)蒸汽时代
舌尖上的古代中国(3)青春期
舌尖上的古代中国(4)豆腐

斡旋的意思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