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服装厂(追寻记忆中行将淡去的兰州“老字号”)

兰州服装厂
微信号ID:LZCB96555
编辑=小花(er)文=兰州晨报 记者张继培

导读“中华老字号”是一个时代优秀企业的象征和符号。兰州迄今有60多家公认的“中华老字号”,涉及各行各业,在历史上,这些“老字号”都曾书写过辉煌、引领过潮流。然而光阴荏苒,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市场经济的深入以及经营方面的诸多原因,一些“老字号”已渐行渐远,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成为市民心中的记忆符号,而另一些“老字号”却能适应时变,在不断调整经营观念和创新中夺路突围,至今屹立不倒。但不管怎样,这些“老字号”早已烙下深深的时代印记,流传着很多让人回味的传奇故事,历久弥新,一些先进的经营理念值得今人借鉴和学习。今天,我们追寻那些行将被人们淡忘的“老字号”,以期捕捉其中被历史尘封的传奇经验和故事……

刻葫芦金城绝活闻名遐迩

刻葫芦是兰州特有的一种手工艺术品,可谓远近闻名,其小的如鸡蛋,大的如茶壶,皮质细腻,色泽黄白,在精选的葫芦上,有雕刻艺人用特制小刀和钢针刻上图案、人物、花卉,再配上松墨即成。
兰州刻葫芦名震海外,清光绪年间兰州名人李文斋出神入化的雕刻技艺功不可没。上世纪40年代的又一个艺人阮光宇进一步发展了这项工艺,其子阮文辉更是将工艺技术水平推向新的高度,把兰州刻葫芦发扬光大。如今在兰州街头,卖刻葫芦的店铺很多,但大多滥竽充数,在蚕食着兰州刻葫芦的荣耀。
天生园坚守中式糕点的标杆

当一家家以制作销售西式糕点为业务的西点屋在兰州遍地开花的时候,位于甘南路上的“天生园”却至今坚守和发扬着传统工艺,保持着制作销售中式糕点的特色。几经起起落落,它依然屹立于兰州饮食糕点行业。

天生园是由高鹤年先生1937年创建的“天生园”酱园逐步演变发展而来的。1937年祖籍浙江萧山的高鹤年由东北携资入陕,为发展民族工商业,在西安东大街开办酱园,取名“天生园”。1945年,为避战乱,高鹤年卖掉酱园来甘,在兰州原中华路176号(现张掖路省政府西侧)重新开办“天生园”酱园。高先生善于经营,精于管理,尤其是他的“一掌经”心算绝活了得,比三四名店员同时用算盘计算的速度还快,且结果非常准确,令当时同行折服。1955年,实行公私合营时,在高鹤年先生领导下,天生园率先实行公私合营。1993年“天生园”企业被授予“中华老字号企业”。2008年,“天生园”被省工商局认定为甘肃省著名商标。一度濒临破产倒闭的“天生园”在2002年改制后,如今在兰州多条主干道和客流密集区开设多家分店,为“天生园”这块金字招牌续写着新的辉煌。
高三酱肉秘制风味 香满金城

在兰州大众巷经营“高三酱肉”的老板称,他开的只是一个加盟店,不是“高三酱肉”传承人,“高三酱肉”总店在杨家园。

“高三酱肉”的创始人高宝印,排行老三,清代陕西咸阳人。民国初年来兰,在兰州一家商号当学徒,后经营小吃。他喜欢烹饪善于钻研,下决心独创酱肉风味,每天煮几斤肉,从选料、配料、火候上下功夫,并不断改进,技艺成熟,产品“定味”后,1923年成品开始供应市场。后来,高宝印将店迁入民国年间的大佛寺中山市场,定字号名为“福华轩”,而这个字号一直沿用至今,人们习惯性地将“福华轩”酱肉称作“高三酱肉”。

“高三酱肉”的用料和加工方法非常考究,其中的配料是机密。但“高三酱肉”有一个诚信秘诀:对质量严格要求,为了保持新鲜,宁肯少卖,也不卖剩货。这种经营理念,是值得眼下很多餐饮企业需要好好学习的地方。1956年,“高三酱肉”公私合营,做出了惊人之举——公开酱肉制作方法,并招徒授艺。核心机密公诸于众不说,还言传身教。在现今人看来,其胸襟何等开阔,肚量何等之大。

如今,“高三酱肉”已传至第四代,并开设了连锁店,统一进货,统一加工。继承人高桐说,他一定会把先人们传下来的这份兰州风味小吃发扬光大。
人民理发店兰州城曾经的时尚地

1974年,甘文保被招工进入兰州人民理发店当学徒,3年后出徒转正,算得上是正宗的“科班”出身。“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没有私营理发店,女同志理一个比较时髦的发型或烫头要等很久,当时理发的人很多,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甘文保说,那时的发型,男式有小圆头、三七分、二八分、寸头、一边倒等叫法,女式有菊花式、飞燕式、翻翘式等,但不论在哪个理发店理发,发型基本一致。

人民理发店的前身是开设于1912年的雅园浴池理发部。1956年,上海市浙江中路徐登强开设“登记理发店”,实施公私合营后迁兰合并到雅园,成为兰州“登记”理发店。当时理发店房屋设施简陋,从业人员仅有10余人,1964年改称为“人民理发店”。改革开放前,人民理发店秉承传统,主动上门服务。改革开放后,人民理发店适应时代要求,引进高档先进设备,增加服务内容,而且统一着装、微笑服务,深受顾客青睐。今天,这家位于省政府西侧的理发店,已更名为“人民美发厅”,凭借高超的技艺和优质的服务,培养出了多名省级劳模,并多次获得美容美发行业内的大奖。

佛慈制药国药精品 青春焕发

兰州佛慈制药厂1929年由爱国实业家玉慧观创建于上海,原名叫“上海佛慈大药厂”。建厂伊始,就以“科学提炼,改良国药”为办厂宗旨,开创中药工业化生产先河,首创了中药浓缩丸剂型。1931年起,产品即开始销往东南亚、日本一带,供不应求。1956年为支援大西北建设,“上海佛慈大药厂”迁入兰州,踏上新的征程,为人民的福祉、民族的兴旺和祖国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今天,“佛慈”已成长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拥有467种产品的批准文号,11种剂型,常年生产152种产品,而且拥有10个独家产品,其中有8个获得专利,企业发展迎来新的辉煌。
杨记眼镜店童叟无欺 传承百年

在兰州,说起石头镜不能不说杨记眼镜老店。记者来到张掖路看到,这家眼镜店门面不大,但窗明几净,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石头镜,古香古色的牌坊式建筑装饰,透出老字号的气息。杨记眼镜老店由杨国成于1917年在炭市街(今兰州剧院一带)开设,后迁中山市场(今兰园),1939年遭日本飞机轰毁。1940年,杨泽玉子承父业重新开张。如今,杨记眼镜店由第四代传人杨学勇经营。

市民李高成说,杨记眼镜店石头镜货真价实、手艺上乘,且童叟无欺、一视同仁、不怕麻烦、讲求诚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谁要是说在杨记眼镜店配了一副镜子,都是令人羡慕的事。
兰州日化名噪一时 没落消失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家家户户洗衣服都离不开‘燕牌’洗衣粉、‘晨光牌’胰子。”盐场路居民冯思远说,由于洗涤效果强,深受消费者青睐,他经常看到兰州日化厂大门口有很多车辆排起长队等货,供不应求。不仅兰州人喜欢用它,就连北京人、上海人都喜欢用它。“如今,兰州日化厂已经不存在了,消失的还有家喻户晓的燕牌洗衣粉、晨光牌肥皂等很多盈利产品及品牌。”说起兰州日化厂,有着30多年工龄的该厂原职工丁先生很是伤感。
意姆登曾经翘楚 风光不再

很多人以为,洗衣店是从改革开放以后才出现的。其实这种认识有误。兰州最早的洗衣店非“意姆登”莫属,而且家喻户晓。在上世纪90年代,民主东路上有一家“意姆登”洗衣店,当时该店生意很红火,成为兰州洗染业的翘楚,一些个体户因此纷纷效仿开起洗衣店,一时间洗衣店在兰州遍地开花。

“意姆登”是1936年由一位陈姓浙江人在上海创办的。“意姆登”的名字很洋气,该词系一艘美国商船的名字,而船名又取自于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传奇剧作《辛白林》中的女主人公Imoden。建国初期,意姆登洗衣店由陈氏女婿戴芳经营,1956年支援大西北时期从上海迁到兰州。当时仅有24名职工,设备也很简陋,1965年从大众巷迁到平凉路561号。如今,该店又迁到七里河体育路36号,店名仍叫“意姆登”洗衣店。据了解,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和道路的拓建,原设在主要街道的多家“意姆登”洗染店被拆迁或拆除,目前仅存一家。
沟帮子熏鸡坚守传统 香飘万家

在兰州,老兰州说起熏鸡,马上就会想到西固朱家的沟帮子熏鸡,因为风味独特,熏香浓郁,色泽鲜艳,烂而连丝,深受兰州市民喜爱。朱家沟帮子熏鸡源于辽宁省北镇县沟帮子镇。上世纪40年代,其正宗传人朱明学的祖父朱德龙在沈阳开铺营业,1987年朱明学举家西迁来兰后,将“沟帮子熏鸡”带到兰州,并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精心研制出的新一代产品更具特色。

致兰斋知名甜点 至今难忘

兰州致兰斋,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曾因其生产的酥皮点心香甜可口、油而不腻,深受兰州市民喜爱。更因为它的第二代传人柴仲圭在抗美援朝时期捐款1.5亿元而美名远扬。刘先生说致兰斋点心曾是“兰州三大点心”之一,一盒16个,一个一两,用一个木盒子包装着,十分讲究。当年,致兰斋的点心不是普通人家随便就能吃上的,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买点招待客人。但如今,致兰斋的名号早已消失,产品更是难觅踪影。

据记载,兰州致兰斋是由清光绪初年来自山西新绛县北柴村的柴作栋,在兰州黄家园南口开设致兰斋海菜铺所创。1929年,柴仲圭子承父业,将致兰斋发展成为兰州及周边有口皆碑的大字号。1956年公私合营后,致兰斋名号逐步淡出人们视野。

兰州照相馆行业龙头 引领潮流

上世纪70年代,黑白照片开始流行起来,1寸的0.44元一张,3寸的0.83元一张,4寸的1.05元一张,很多市民到兰州照相馆排队照相,每天有4位摄影师为顾客服务,不休息,从年初忙到年尾。而那时照相全凭摄影师的经验,靠手捏气球控制曝光时间和快门。1997年以后,兰州照相馆率先为市民提供拍摄婚纱照业务,从此婚纱照开始在兰州风靡。

兰州照相馆的前身是上海国联相馆,1956年从上海迁兰,地址在武都路东端的大众市场,后来搬迁至现在所在位置——武都路什字。下辖东美、延安、银鸥、人民等相馆5家门市部,覆盖东起东岗,南至火车站,西到酒泉路的服务范围。
兰州服装厂昔日翘楚 销声匿迹

“兰州服装厂曾经是兰州服装行业里的老大,产品远销德国、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如今已经破产不存在了。”朱政善,是原兰州服装厂的一名退休职工,从1956年来兰后,便扎根在兰州,对兰州服装厂的发展了如指掌。

他说,1956年,他和当时的上海十八服装厂的106名老工人一起来到兰州支援大西北,建厂初期厂名叫兰州市缝纫社。由于服装全是手工制作,产品深受市民信赖。后来,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兰州服装厂年产高档服装18万件,日本客商多次要求甘肃省外贸部门指定在该厂生产其产品,多次被政府有关部门评为先进企业和出口创汇先进企业,稳坐兰州服装行业头把交椅。
悦宾楼百年老店 名扬中外

悦宾楼由北京人王志壮与烟台名厨于秀廷在北京于1911年创建,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该店创建翌年移址上海,凭借精湛的烹饪技艺和诚信周全的服务,在餐饮界博得了“上海京帮魁首”之盛誉。1956年,为支援大西北建设,悦宾楼整体迁兰,落户庆阳路,为陇原餐饮界创下无数个美肴佳话。
安泰堂传统国药 连锁经营

在兰州,有一家190年风雨沧桑而盛名不衰,迄今依然生意兴隆红火的国药店,它就是地处兰州繁华闹市的安泰堂。

“安泰堂”由陕西富平盘龙湾人李敦于1825年始创,他当时为清朝甘肃县令,他与一云游老道结识后,根据老道秘方秘制的“打虎壮元丹”药方深受当时甘肃科举赴考武举子们的青睐。历史上,安泰堂主要以前店后厂、门口有名医坐诊、药材地道、炮制精良而闻名西北。

马子禄牛肉面金字招牌 兰州名片

马子禄牛肉面第三代传人马汀说,据史料记载,兰州牛肉面起源于民国初期,为马保子始创,以“清汤”做法见长,其曾祖父马福德独创了“浓汤”做法。

1938年,马福德去世,独子马子禄接手经营“福源居”,后来,1954年在城隍庙门口租了一间铺面,正式挂出“马子禄牛肉面”的招牌。2011年,“马子禄”入选“中华老字号”,目前,加盟店达到20多家,连锁店达到10多家,店面遍及北京、天津、西安、银川等地。

兰州水烟涅槃重生 期待奇迹

兰州生产水烟盛于明清,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曾经也是兰州名片,满清时期,贵族嗜好水烟,兰州水烟成为上流社会的风尚品。新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兰州的水烟被统购统销到苏、沪、浙、闽等地,凭票供应。南方很多地方的民众非常喜好抽兰州水烟,就像当下百姓抽纸烟一样普及,一块水烟只卖三四角钱。兰州水烟的鼎盛时期出现在上世纪初,当时兰州有140多家加工水烟的手工作坊,是“甘肃一大利源”,兰州曾专设水烟局。到1956年2月,兰州的烟坊合营为“兰州水烟厂”。后来,纸烟兴起,兰州水烟遭到重创,以至于几乎到绝迹的地步。

目前,兰州泰和水烟作为兰州水烟的传承者,是国家烟草专卖局批准的唯一合法的水烟生产企业,目前,兰州水烟已入选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榆中县欲在青城建立兰州水烟博物馆,通过旅游宣传等方式传承。

编后语:

在兰州人的心目中,每每提及兰州的“老字号”企业,便会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对外地游客介绍时,总带有几分自豪感。尽管时代在发展,网络传播日新月异,但兰州许多“老字号”仍不为外界所知,可谓“深藏闺中人不识”,这不免让人扼腕和遗憾。今天,记者带您了解了它们的辉煌过去,聆听了它们的创业故事,以期能将这些美好的东西传承传颂。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掌上兰州生活馆,有惊喜哦~

兰州服装厂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