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读后感:读过《万历十五年》的你们有何感想?

网友提问:

读过《万历十五年》的你们有何感想?

优质回答:

无论你是多高的文凭,

读完方知自己是文盲。

其他网友观点

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每个朝代社会都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作者明明去讲述明朝的事,却仿佛道出了我们当今时代的许多问题。

其他网友观点

作為一個文化人,這個必須要讀,明亡與萬曆不是吹的,

其他网友观点

1587.万历十五年,是明末绕不过去一段历史

这本书主要的观点是认为万历十五年,是明朝没落的开始,看似平淡,却为几十年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埋下了祸根。

万历十五年,大明朝的经济,政治,军事,都发展到了一个瓶颈,皇权已经无法渗透到帝国的所有疆域。

书中通过讲述万历罢工,张居正改革,戚继光整军几个人物的无奈与悲情,去印证明帝国所面临的巨大的危机。

这本书建议那些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就自认为了解了明史的朋友看看。也很生动,不像一般的史书那么枯燥,晦涩难懂,这也是它争议很大的原因之一,作者描绘了很多历史人物的对白,在没有第三人在场的情况下,这些话是很难考证的。

其他网友观点

上大学时,我第一次读到了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这本书,说实话,真本书对我的影响是震撼级的。在这本书里,黄仁宇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写法,让读者打开这本书,常有人物就鲜活地在眼前,欲罢不能的感觉。就像作者开卷后即向大家传达的一样:作为中国人,应对本国以往的历史有一种温情的敬意。至少不会对其抱有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的我们是站在以往历史的最高处,而将民族的种种罪恶与弱点委罪于古人。这种观念我是充分感受到了,也是在反复咀嚼中接受了。尤其体会到历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历史中每一个人物都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只有充分了解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的祖辈一代代传承后,才形成今天的现实,我们的心才能更踏实,我们出发做事业时才能更有力量。历史是照亮我们现实和未来的灯塔。

在研究这本书时,我也很赞叹作者一些好的叙事方法。首先,这本书的爆发与时代背景和作者本人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黄仁宇个人就是重要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是民国时期参加过抗日战争及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的,且见证了民国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我个人平时最新欢的一段历史就是中华民国时期史。

其次,这本书具有独特的叙事策略和结构,好像给沉闷的房子打开了一扇窗,让人不禁惊叹: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写,原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还可以这么有趣!

最后,就是黄仁宇不按照历史学者一般的方式出牌,记得有报道说:在一次国际明史研讨会上,他即兴发言,侃侃而谈,说到高兴时竟跳起来,蹲在沙发上,就像在和军队上的一群大兵侃大山。

还有,关键的是他的“大历史观”更出奇,他在该书中指出了历史“五百年的大循环”,书中展现的广阔的时间跨度(经常以50年,甚至一个世纪为单位),让人有“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之感。在空间上也是纵横驰骋,常以50万或100万平方公里为空间单位。但这些都不影响对人物心理、性格的细节描摹,算是“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吧!说了这么多,核心宗旨就是:我喜欢这种风格,我也要尝试这么写我的文章!

说到学习历史,要讲好一个历史故事,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历史人物,什么朝代或某个历史事件,经常会忽视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我在中学时学习历史,也是不太关心where的问题。但经过不断深入的学习、总结、思考,我发现:若把历史比作是过去演出过的一幕幕大戏的话,那么地理环境就是所有人物和事件的表演舞台。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你方唱罢我登场。无疑,舞台环境的约束条件或利弊因素在很长很长的历史年代中,对中国四五千年历史大戏的影响,将是根本的,决定性的。

对于世界历史上各主要大洲、文明或国家的考量,历史学界关于决定历史的主要因素:有人口决定论、人种决定论、文化决定论等不同学派。虽然地理决定论也是其中一派,然而我认为:地理因素是决定论中的决定论,我更倾向地理决定说。因为考量的时间短的时候,其他的因素可能很重要;但考量时间尺度越长,我们会发现地理因素越重要,甚至会影响到某个大区域的一切历史。以后我们可以在“中国大历史”的视角下,对中华文明所在的中国历史朝代疆域、东亚、亚欧大陆的地理环境展开分析,再慢慢地向大家娓娓道来。

其他网友观点

《万历十五年》是一部非常棒的史记研究文著,作者黄仁宇用近乎平淡的笔触分析一个皇朝从兴盛走向衰颓的原因,而这些平淡的叙述自有力量,他淡然勾勒出的人生困境,即便是对历史学不感兴趣的读者,也心有戚戚焉。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给人启发良多。英文原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

我是今年刚刚读过得,主要有三点感受,也可以说是三种历史悲哀,读后让人沮丧。一是万历皇帝命运的悲哀。明神宗朱翊钧。他年幼继位,既曾带领大明王朝振奋出了中兴气象,也曾发起“抗日援朝”战役,打败了野心勃勃的日本关白丰臣秀吉!然而他在位四十八年,居然有近三十年不上朝,批阅奏章也难得批阅,慌怠如此。主要原因是皇帝的命运掌握在庞大的文官集团手里,皇帝被裹挟着随历史的洪流麻木得前进,甚至吃喝拉撒睡的自由都没有。二是中国国运由盛到衰的悲哀。僵化的体制造成赢弱的国运,万历年间,大明朝外忧内患日趋严重,财政亏空,女真崛起,天灾人祸,以至于世人多认为“明之亡,实始于神宗”!三是老百姓悲惨生活的不幸。官僚腐败,再加上体制的自我净化能力尽失,苛捐杂税繁重,老百姓生活民不聊生。

正如作者在书中末段指出的那样:“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大明王朝从万历起,已经从繁盛走向衰败,此乃最大的悲哀!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读过《万历十五年》的你们有何感想?】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万历十五年读后感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