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的古诗:中国古诗词是如何写景的,能否具体举例说明?

网友提问:

中国古诗词是如何写景的,能否具体举例说明?

优质回答:

古诗中写景的手法有很多,包括正侧、点面、虚实、动静、修辞、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白描等。下面我尽量具体举一下例子。

01.正侧描写:

运用这种手法写景且最被人所熟知的诗句就是《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两句。正看是岭,侧看是峰,非常清晰地看到正侧结合手法的运用。

优点:能够立体地描绘出景物形象。

02.点面描写:

最著名的有《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先是描写了一个非常宏大开阔雪后天地之景,再慢慢将描写的重心转移到“独钓”的老者身上,正是由面到点的写作手法。除此之外朱敦儒的《好事近》中“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两句也可算是写景由面到点的典型例子。

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有“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两句,既是先写月,再将月亮融入到一个更大的环境中写,因此可以将月看作是“点”,而将“月入江流”看作是“面”。此句是典型的写景以点入面的写作手法。

优点:兼顾全局,突出重点。

03.虚实结合: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描写,这两句是对于眼前所见雪景的真实描写,是为写实景。而“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三句则是对于晴日的畅想,并非是眼下所看到的,是为写虚景。

再有《卜算子·咏梅》中有“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是为写实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为写虚景。

优点:使诗歌妙趣横生或意味深长。

04.动静结合

运用动静结合来写景的古诗太多啦,最耳熟能详的就是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流。

其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静景,“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动景,全文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更衬托出幽静深微之感。

再就是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也是动静结合的典例。这首诗背后还流传着“推敲”一词的典故:贾岛曾纠结是“僧推月下门”更好还是“僧敲月下门”更好,因此推敲一词含有斟酌的意味。

优点:“每着一字”而“境界全出”。

05.修辞手法的运用

修辞手法太多了,在这里就姑且举几个常见的例子吧。

(1)比喻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贺知章的《咏柳》别出心裁,咏柳树、春日,却将春风比喻为剪刀,新奇之外,也让人感受到了春日的生机勃勃。

优点:形象生动,化虚为实。

(2)拟人

《南柯子·忆旧》中有“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的描写。其中显然是将人的怨恨的情绪赋予在啼鸟身上了。这两句是十分明显的运用拟人来写景。

优点:把事物人格化,有利于抒发情感。

(3)夸张

这个比较常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等都是典型的夸张修辞的运用。

优点:突出事物或景物的特质,给人以深刻印象。

(4)对比

例如“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都是运用对比写景的典例。

优点:形象具体,优劣分明。

(5)双关

这类修辞写景的典例是清代查慎行写作的《早过大通驿》: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

其中颔联的“软”和“轻”就是一语双关:既指水软又指风软,既指云轻又指云使山看起来轻。

优点:意味深长。

(6)借代

借代写景很少见,但有一首大家都很熟知的宋词就运用了这种手法:

李清照的《如梦令》,其中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两句。绿代指海棠树叶,红代指海棠花。

优点:含蓄优美。

(7)反问

这个也很早之前就学过了。《忆江南》中有“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的描写。

优点:引发阅读兴趣,加深情感。

06.白描

这个写作手法我们也见过,初中课本有一首马致远的元曲即是典例: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不用过多解释了,非常明显的白描。

优点:用笔精炼,突出主题。

07.联想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即为联想的写作手法的运用。何为联想?即景物与景物之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看见A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B。

优点:开拓思路,打破时空局限。

08.想象

李白的《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李白的是中常见想象手法的使用。想象是超脱现实的情景的想象与描写。他著名的《清平调》中也充满了想象:“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优点:使全诗飘逸,超凡脱俗。

以上(包括但不限于)都是古诗中写景会用到的技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其他网友观点

窃以为中国的古诗词描写景物和中国的传统国画表现手法相近,以写意为主。突出景物意境的勾勒营造,注重渲染整体印象,给读者呈现一种带有作者浓重主观意识的大画面空间布局。而对于细节,不会使用过多笔墨。当然,这和中国古诗词的篇幅有关。中国古诗词往往短小精悍,言简意赅。隽永而回味无穷,如同国画一样,意境深远,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著名诗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作者很简单的列举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四种事物,没有再进一步说大漠如何宽广,长河如何浩荡等等,但却给读者描绘了出一幅广袤无垠苍凉雄浑大气磅礴的塞外大漠画卷,让读者能真切的感受到近乎视觉效果的冲击,给心灵强烈的震撼。再如马致远的汉宫秋也是如此。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也是很简单的眼前景物的组合,勾勒出一幅秋风萧瑟夕阳西下的国画。作者也没有说枯藤如何遒劲弯曲,小桥如何形状等等,但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幅流传千年的国画。作为读者的你是否体会到了景物中的萧瑟悲凉的意境?

其他网友观点

古诗如何写景,主要是诗人感受,他把寻常的景物串连起来,就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王维写景当属一绝。

桃红复含宿雨,绿柳更侍春烟。花落家童未扫,鸟啼山客犹眠。多么优美的一首晨曲,比孟浩然的夜来风雨,花落知多少更有一种韵味。

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湲。

倚仗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

渡口余落日,

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与醉,

狂歌五柳前。写景写情仿佛一幅山村丹青,和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似乎更有味。

其他网友观点

唐诗宋词里很少有单纯的写景的,大多数是“以景喻人”,“借景抒情”,而非为了写景而写景,只是为了托物明志。

比如,应该有很多写梅花、菊花、青松、竹子、河流、月亮、落叶,这些显然不是写了写物,而是为了抒情,古诗词里的物、景,也就这个作用了。

其他网友观点

西湖

[原创]

西湖岸边柳剪影,云入涟

漪水盈盈。

泛舟潋滟荷浮动,蜻蜓缱

绻暗香中。

<2018年10月9日观《缘珍堂》建文~文化随笔美文感>

????? 《荷塘月色》

[原创]

署气跌月水????? 夜风醺

入睡

浮萍粼粼枕????? 荷红挑

盖翠

〈李恭觉~2019年6月27日*五月廿六日*夜赏一一北京颐和园夜色荷塘……〉

其他网友观点

中国古诗词是如何写景的?总结了一些中国古诗词常用的写景手法:

一丶四个结合。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写动),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

二、三个角度。

1、观察的角度。远近、高低、俯仰。

2、感知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或通感。

3、描绘的角度。绘形、绘声、绘色、绘势。

三、四种技法:白描、工笔、渲染、列锦(名词意象叠加)。

四、六种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正衬、反衬)、双关。

举一些大家都熟悉的具体诗句。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比喻)

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动静结合)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点面结合)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色彩对比)

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白描)

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虚实结合)

7、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远近高低结合)

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动静视听结合)

9、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列锦)

10、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正侧结合)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中国古诗词是如何写景的,能否具体举例说明?】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写景的古诗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