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那一次成果最大(诸葛亮哪一次北伐最接近胜利?)

网友提问:

诸葛亮数次北伐,哪一次取得的战果最大?

优质回答:

当然是最后一次。

《三国志·诸葛亮传》: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於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於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馀日。

你是不是听信了网络论调,以为诸葛村夫愚不可及,一次次踩进同一个坑?

不是这么回事啊!

注意读史,诸葛亮跟司马懿“相持百余日”,从春天到“其年八月”(按公历计算是妥妥的9月份),这么长时间不解决吃饭问题蜀汉军怎么支持?只有一个解释:不管是流马运粮还是就地屯田解决,粮食问题已不再严重困扰诸葛亮了。

出了首次北伐兵败街亭,诸葛亮都不曾在战术上吃什么亏,无非是粮食不济才被迫撤退。现在粮食问题解决了——9月新粮收成了,再坚持两个月也没问题啊!司马老贼想拖就拖呗,WHO怕WHO啊!骑你头上拉屎拉尿,看你能忍到几时?

这时候的诸葛亮已经据有战略优势——曹睿为什么不许司马懿出击?他知道司马懿现有兵力打不赢,而他又没有足够预备队支援(或者说关中养不起那么多兵)。最终退兵完全是天不假年的缘故(手下没有人有足够威信继承他的事业)。

其他网友回答

现代在少人说诸葛亮只撸长治理,不懂军事(或水平太差)。其实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在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达到绝对高度。诸葛亮五次北伐,六出祁山,以攻为守,以弱胜强,打得司马懿固守不出,只与蜀国比国力,比消耗。毕竟蜀国勇力能源有限,诸葛亮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也无力回天。。。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经过一年的筹划,声势浩大,在魏国防守薄弱的陇西顺利地拿下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并收服了幼麒姜维,魏国朝野震动。魏主曹睿令曹真为都督,张郃为先锋,率15万大军救援陇西,自提1O万大军坐镇长安。张郃率5万大军直扑街亭,断蜀军归路,当时诸葛亮差谴众将攻城掠地,身边无大将,马谡自告春勇防守街亭。但马谡不听丞相安排,别出心裁才表非同一般,结果被张郃夺了街亭,蜀军陷于被动,全军退入汉中。第一次北伐虽沒有成功,但牵制了魏国全局,影响最大。第二次北伐,诸葛亮率军攻打陈仓,全军6万余人2O来天攻不下魏将郝昭2千人驻守的陈仓,因2O来天遭连日大雨,又加粮草不继,诸葛亮决定撤军,魏延斩杀了曹真派来追击蜀军的先锋大将王双。攻打陈仓是诸葛亮给魏延的示范与经验教训。魏延第一次北伐就提出子午谷之谋,没被采纳,常有怨言,散动军心。魏延率5千精兵经秦岭千辛万苦,肯定还会损失兵力,熊攻下城高墙厚的长安吗?为示范蜀军的攻坚能力,攻打陈仓,三十比一,蜀军根本不具备攻城能力,只适合游击战术,打不下陈仓,魏延比较信服。。。诸葛亮第三次北伐,在司马懿避而不战吋,抢收陇上小麦,减轻后勤负担。同时占领上邽,诸葛亮声东击西,将主力埋伏在上邽周围,司马懿亲率主力到上邽捉拿诸葛亮,魏军入包围圈,死伤3千余人,是诸葛亮北伐取得最大的胜利。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围困魏军,李严供应粮草不力,还误言丞相作战不力,被后主召回,诸葛亮无奈只得撤军。在撒入木门道时,设计射杀了前来追赶的魏国宿将,先锋官张郃,为蜀军除去心腹太患。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与司马懿对峙五丈原,不管诸葛亮如何羞辱司马懿,司马懿就是不战。长期为国操劳的诸葛丞相,再也经不起病魔的肆虐和心力的交瘁,在军中与世长辞。诸葛丞相在身前安排好蜀国的一切大事,使蜀国能稳定发展,把北伐的重任寄托在姜维身上。司马懿对诸葛亮的死将信将疑,率军追赶,被诸葛亮的木偶像吓得半死,死诸葛走活仲达,成了后世司马懿与诸葛亮谋略与军事才能的比对。诸葛亮数次北伐胜多负少,由期第三次北伐实行声东击西,围点打援,击败魏军主力,取得骄人战绩。诸葛亮每次北伐都有斩获,在战略上震慑敌人,运用灵活的游击战术,消灭拒抗之敌。诸葛亮能将战略战术融汇一体,将军队收发自如,军事才能非同凡响。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