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李泌(后世在提起李世民时期的名臣之时)

网友提问:

一代名臣李泌为何被后世所轻?历史上玩转四代皇帝的第一人是谁?

优质回答:

李泌确实是被后世史学家和评论家有所忽略,其实,李泌是中唐最杰出的谋略家,在历史上有过很多谋略家,但像李泌那么特殊的并不多见,其特殊的表现之一是历经四朝,辅助过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位皇帝,至少在肃宗、代宗和德宗三朝,他是重要的谋士。

唐朝到了唐玄宗时期,是一个起伏非常大的转折点,唐玄宗在位前期,是一个在政治不断走上升之路的时期,李隆基勤于政事,积极有为,稳固朝政,发展唐王朝事业,特别是采取积极手段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政局清明,皇帝大臣皆是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把唐朝的事业推到了极盛时期。但是,李隆基在位后期,却开始变化了,他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他宠爱杨贵妃,给了李林甫、杨国忠等太大的权力,又听信于这些奸佞之臣,皇帝沉溺于享乐奢华之中,朝廷逐渐腐败,决策失误,特别是用人失误,误用安禄山,结果导致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唐朝也从此由盛转衰,天宝十五载(756年)李隆基退到后台,成了太上皇,太子李亨即位。

安史之乱后,肃宗收复两京,平叛大局已定,而李泌却主动奏请离朝,避开权力中心,遁避进衡山修道,肃宗见李泌去意已定,便下诏赐李泌三品俸禄及隐士服,还下旨为李泌建造居室。其实,在此前,肃宗的平乱没有李泌是不行的。

比如,肃宗即位之后,需要谋士,便派人四处寻找李泌,而李泌恰好在灵武,肃宗便请来李泌,询问当时的局势,李泌便对肃宗分析了当时基本态势并提出了预测,李泌认为:

第一,参与叛乱的多是异族人,而华人(主要指汉族)很少,这表明安史叛乱没有得到中原人士的支持,没有地民心,叛军不能持久;而且,叛军将掠夺之财物全送回老巢范阳,可见叛军没有一统天下的雄心,所以,安史叛乱不会长久。

第二,唐朝军队必须相应采取平叛的策略,李泌提出:“今诏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陉,郭子仪取冯翊,入河东,则史思明、张忠志不敢离范阳、常山,安守忠、田乾真不敢离长安,是以三地禁其四将也。随禄山者,独阿史那承庆耳。使子仪毋取华,令贼得通关中,则北守范阳,西救长安,奔命数千里,其精卒劲骑,不愈年而弊。我常以逸待劳,来避其锋,去剪其疲,以所征之兵会扶风,与太原、朔方军互击之。徐命建宁王(李倓)为范阳节度大使,北并塞与光弼相掎角,以取范阳。贼失巢窟,当死河南诸将手。”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九》)

李泌这是以逸待劳、逐步取胜的战略,使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陉;让郭子仪取冯诩,入河东,是为了隔断盗魁四将,阻止其南移,而密令郭子仪开放华阴一角,是诱叛军通关中,北守范阳,西救长安,千里奔行,使敌疲惫。而唐军乘机消灭弱卒,之后再引兵齐聚扶风,与朔方军联手平叛。同时,命建宁王李倓为范阳节度大使,与李光弼互为犄角,当叛军救西安时,可乘机围攻范阳,若叛军失去根据地,必将败于河南诸将之手。可惜,肃宗只是前期接纳李泌建议,而后期却急功近利,坚持先收复长安,结果把叛军赶回河北,形成割据局面,留下了遗患。

李泌的军事思想历来受重视,灵武帮肃宗出谋划策只是他的精彩建议之一,李泌曾写过一篇《议复府兵制》,主张恢复原有的府兵制,力求从根上来遏止军阀割据,冯梦龙高度评价李泌说:“邺侯因戍卒成屯田,因屯田复府兵,其言凿凿可任,不知何以不行。” (《智囊全集》)

肃宗之所以能在安史之乱中获胜,在外靠郭子仪的征战,而在内,靠李泌出谋划策,出来战略上李泌辅助肃宗,在外交上,李泌的功劳也很大,李唐中兴需重新修复与回鹘、吐蕃等异族的关系,而李泌献言建策,制定了外交战略,这方能是边疆安宁。

李泌特殊的表现之二是:他在与皇帝的关系是,所表现出的是一种很奇妙君臣关系。李泌曾对肃宗自陈有“五太”:“臣遇陛下太早,陛下任臣太重,宠臣太深,臣功太高,迹太奇。”与肃宗、代宗、德宗三帝,李泌始终保持着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是很不容易的。他曾与肃宗“出陪舆辇,同榻而寝”,地位奇高,但却不被怀疑篡权。此外,李泌不荤不娶,代宗曾强使其娶妻食肉,但他巧妙应对。李泌曾指德宗为桀纣,而德宗觉得无妨。李泌履遭权佞忌嫉污蔑,曾四次下野,但又重新回到帝皇身边,他受四代皇帝宠信,却常在顺境中离开权力中心,这是非常罕见的,李泌有重视辅助皇权,但没有揽权之心;李泌智谋可比张良,但比张良更舍得急流勇退;李泌积极谏言献策,但其进言方式极具策略,没有一般帝师的那种居高临下姿态。

李泌的特殊表现之三是善于协调唐王朝最高层之间的内部关系。肃宗即位后,本想任有帅气有才学的建宁王李倓为天下兵马元帅,而李泌认为,应该由李倓之兄、太子李豫(即唐代宗)来担任此职。因为太子是虚名,而兵马元帅有实权,二者的分离势必会造成政权分裂。肃宗听后,采纳了李泌的建议。而当李倓遭到谗害而被杀后,李泌又劝代宗追封他为帝,这是很好的调和办法,协调了肃宗兄弟之间的关系,同时保证了政权的统一。当克复二京之后,肃宗上奏避难蜀地的玄宗,表示自己愿意再回东宫为太子,而李泌断言玄宗不会回来,当肃宗问其原因时,“泌乃为群臣通奏,具言天子思恋晨昏,请促还以就孝养”。玄宗接到第一次奏章后,果然说:“当与我剑南一道自奉,不复东矣。” (《新唐书》),肃宗又上了第二本奏章,此时,玄宗很高兴地回去当了太上皇。政治经验丰富的唐玄宗心里很清楚,即便是他儿子肃宗想真心让位,而他身边的功臣们也是不愿意的,权力再交接极可能又会引起大动乱,他自知自己老了,当当太上皇得了。李泌很了解玄宗,向肃宗分析的道理是很准确的。所为四朝老臣,老谋士,李泌是一位很特殊的谋略家,值得重视。

其他网友回答

李泌,字长源,他是唐朝的人物,他不仅是当时的谋臣,同时他在文学方面也有很有造诣。李泌小的时候就很聪明,后来他也很受唐玄宗的器重。只不过后来因为和杨国忠不和,他就归隐而去。

到唐肃宗时期,李泌又受到唐肃宗的赏识,他也得以参加军政之事。每当唐肃宗遇到难事的时候,经常会和李泌商量,并且唐肃宗对她很礼遇在称呼上称他为先生,而不叫他的名字。李泌在唐肃宗身边,为唐肃宗平定叛乱出谋划策,他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不过也因为李泌受到唐肃宗的器重,因此也受到李辅国等人的嫉妒和记恨。所以李泌就再次隐居而去。

到唐代宗时期,李泌又被招回朝廷,虽然后来屡次受到别人的猜忌,不过他同样受到唐代宗的器重。即使在后来的唐德宗时期,他也是受到皇帝的信任,之后他也被拜相,任命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封为邺县侯。

李泌可谓是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四朝元老级别的重要人物,那作为一代名臣的李泌为什么会被后世所轻呢?

虽然李泌是四朝元老,他也辅佐了四代唐朝皇帝,特别是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时期,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他参加军政事务,配合当时很多名将的行动,比如郭子仪,同时李泌也善于调和朝廷内部集团实力的关系局面,所以李泌的功劳还是很大的。

但是李泌这个人却崇尚老庄之学,他对功名和富贵看的很淡,因此他常年的隐居,又尽量远离朝廷权利中心。

同时他又仰慕神仙长生不死之术,所以他也是一个好仙信佛仰道之人。

而后世的封建社会统治,则是以儒家为主,李泌虽然淡泊明志,但儒家的主观思想对好仙信佛仰道却有所不同。

因此李泌会被书写历史的儒家人物所轻,同样的他也就被后世所轻了。

不过李泌虽然被后世所轻,但他的成就和当时影响力还是值得肯定的,他不仅政绩突出,而且他在文学、书法方面也颇有造诣。李泌去世后,他被追赠太子太傅,同时到后来清朝康熙皇帝后期,李泌也得以和历代功臣四十人从祀历代帝王庙。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