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什么样的成长历程呢 孔子有什么样的成长历程作文

孔子有什么样的成长历程?

孔子出生在一个没落家庭,孤儿寡母,生活贫困,实际上已下降为平民。孔子并不隐讳自己青少年时社会地位低下,他自述说: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子罕》第六章)(我少年时低贱,所以会从事许多粗鄙的工作。)子云:吾不试,故艺。(《子罕》第七章。试,被任用。)(孔子说:我没有被任用当官,所以干一些技艺。)据各种孔子传记,孔子少年时给鲁国大夫季氏家放过牛,后来赶过车,还到乐队临时打工当吹鼓手。从事这些“鄙事”,当然是为了生存。古人早婚,他大约十八岁结婚,他要养母养家。二十岁以前,母亲病逝,同父异母的哥哥是跛足的残疾人,妻女也要他来照顾。由于文化基础好,他先后做过仓库管理员、畜牧管理员等“委吏”(小职员),都是卑微的差事。由于他为人诚信、工作负责,三十岁前后又做季氏家管记事的家臣,再被推荐到邻国齐国,作田昭子的家臣,做类似现在的私人文书或秘书工作。直到大约四十岁他走上私人办学之路,他一直在社会下层,从低贱、卑微的工作干起,养家糊口。

私人办学,是孔子一生事业的光辉起点。敢于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创办平民学校,说明当时孔子很有胆识,看清楚没落的贵族阶级已经“无力”垄断教育,而平民阶层日益壮大,平民教育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他成功地办成学校,能够招来学生,又说明当时孔子的学识和品德,已经得到社会的承认,才会“有朋自远方来”拜师求学。

一个“少也贱”的青年,为什么能够成长为有社会信誉的教师?(这里有问号)孔子曾自述他的成长历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第四章)(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可以言行符合礼仪和社会道德规范而立身;四十岁掌握各种知识,遇事不致迷惑;五十岁懂得天命;六十岁可以听进各种不同意见而辨明是非;七十岁怎样想就怎样做,都不会越出规矩。)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第三章)(孔子说:不能修养品德,不能讲求学问,听到合乎道义的事不能去做,有了过错不能改正,是我所忧虑的。)从以上两章记录,可以看出孔子与众不同的特点:一是好学,学而不厌;一是品德修养,永无止境。他把学习和品德修养结合起来,闻义则行,知迹则改。自强不息、身体力行这两个特点,是他老而弥坚、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延伸阅读

孔子的一生取得了哪些成就?

孔子一生的成就是五方面: 一、政治理想的宣传:他成功地推出了以”仁”为核心的德政,礼治理论,经后世儒家的不断丰富发展,最终成为统治学说。

二、人生观的倡导:孔子主张积极的投身于现实社会,重实践,重人事,重理论,这已成为中国历代国民的共识和民族精神。

三、教育思想与教育成就:重视教育,发展私学,是文化下移,注重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为后世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开启方向,对学习态度多侧面的阐述,使中国成为爱学习,爱文化的民族。

四、古代文献的整理:孔子以高度负责和极为热爱的心态,为中国整理保存了重要文献,为后世开创了重要文献,重视出版的精神。

五、提倡个人思想:孔子推出以”中庸”为准绳的系列修养内容,经弟子发展,成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终身修养方针。

孔子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一、早年教育

孔子早年生活极为艰辛,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去世,葬于鲁国东部的防山,孔母未将墓的所在地告诉孔子。颜氏移居曲阜阙里,将其抚养成人。幼年的孔子常将祭祀用的礼器(俎豆)摆设起来,练习行礼演礼,作为一种游戏。

孔子的母亲在他17岁时去世,孔子希望将父母合葬。为了打听父亲葬处,他将母亲棺殡停于路口(五父之衢),向路人打听。后孔母的邻居曼父之母,告诉孔子叔梁纥的墓处,孔子这才将父母合葬于防山。第二年,孔子在为母亲守丧时,季孙氏宴请士一级的人(飨士)。孔子前往,不想却被季孙氏家臣阳虎训斥并拒绝。但后世学者多怀疑此事有伪。

19岁时孔子为鲁国贵族季孙氏做文书、委吏和乘田等小吏,管理仓储和畜牧。娶宋人亓官氏为妻,第二年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该子便名为孔鲤,字伯鱼。孔鲤先孔子而死,有遗腹子孔伋,字子思。

23岁时孔子开始在乡间收徒讲学,学生有颜由(颜回之父)、曾点(曾参之父)、冉耕等。鲁昭公十七年,郯国国君郯子访鲁[15]。郯子博学多才,27岁的孔子慕名拜见。韩愈《师说》有语:“孔子师郯子。”孔子先后“问礼于老聃,学鼓琴于师襄子,访乐于苌弘。”

大约三十岁左右,最初的一些弟子来到孔子身边。此后,孔子一直从事教育事业,他广收门徒,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及“至圣先师”。

二、适齐

三十五岁时,鲁昭公被鲁国掌权的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击败,逃到齐国,孔子便离开鲁国到齐国。孔子曾与齐太师谈说音乐,闻习韶乐之盛美,三月不知肉味。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