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被孔子称为什么(孔子在《论语》中都骂过谁,为什么?)

网友提问:

孔子在《论语》中都骂过谁,为什么?

优质回答:

在《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中,孔子大骂:“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就把天下一半的人给骂了!

《论语》子路第十三篇第四章: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

学生问了孔子两个农业问题,孔子回答不出来就骂人家是小人,而且是当面不说,背后骂人。还坚决反对“上层人士”关心稼穑。

学生宰我在守丧几年的问题上,把孔子驳得理屈词穷后,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就是骂学生”不仁“。

孔子说自己:“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底层的贫困人民,孔子认为是贱人;劳动人民干的活,孔子认为是鄙事!所以孔子又把广大劳动人民给骂了。

综上,孔子就是一个骂女人、骂劳动人民、骂学生等弱势群体,但从不敢骂权贵的小人

其他网友回答

《论语》中没有孔子骂人的话。“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是陈述,不是骂人。《论语》中出现的类似语言均是正常陈述。

用《论语》中孔子的原话来印证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卫灵公》篇第25章是这样的: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原文通释]

孔子说:“我对于别人诋毁过谁赞誉过谁?如果有赞誉的人那一定是有事实证明的。这老百姓啊,夏商周三代正是这样直道走过来的。”?

谁毁谁誉,诋毁过谁赞美过谁。“谁毁”“谁誉”是“毁谁”“誉谁”的倒装,均为疑问短语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毁,诋毁。誉,赞誉。

其有所试矣,那一定是有事实证明的。其,表示判断的语气,那一定是。有所试,经过检验的,有事实证明的。试,检验,证明。

三代,指夏朝、商朝、周朝三个朝代。

《四书集注》说:“毁者,称人之恶而损其真。誉者,扬人之善而过其实。”按这个理解,孔子在自言没有说过过头话。特别是从“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来看,孔子没有诋毁过人。在研读《论语》后我感到,孔子的确没有诋毁过谁:对当代的人不妄加评价,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非常有分寸。有人问子西如何,他说“彼哉彼哉”,打葫芦语;即使别人询问他的弟子“做没做到仁”,他也说“不知”,只是从其他角度回答。本篇第14章对臧文仲有“其窃位者与”的责怪,但确“有所试”,即“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子路》篇第30章的“斗筲之人何足算也”也没有具体所指。孔子表白自己不轻易诋毁谁、赞美谁,这实际上是在标榜他不说过头话的为人之道。我们是不是也要学习这一点呢?至少不随便“诋毁”别人是为人之道。不诋毁人,这就是孔子的为人,就是“直道而行”;不说过头话也是夏商周三代“直道而行”的原因。

其他网友回答

老夫子教导如何做人,不曾骂人。他怎么可能骂人呢?圣人!千古圣人![祈祷][祈祷][祈祷][玫瑰][玫瑰][玫瑰]

其他网友回答

孔夫子给世人的印象往往是板起脸,说教味道十足,这大概是《论语》是语录体的书籍之故。但是翻开论语细细读来,你会发现一个鲜活的人,他和蔼、幽默、豁达、睿智、慈爱,他也会发牢骚,甚至还会骂人,甚至骂出个千古名句。

孔子骂的学生叫宰予,字子我,我觉得可以翻译成“杀了我吧!”瞧名字就是一个典型的熊孩子。

原文是这样的: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翻译一下是这样的:

宰予在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了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对宰予这个人,不值得责备呀!”孔子又说:“以前,我对待别人,听了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待别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我是因宰予的表现而改变了对人的态度的。”

孔子生气归生气,毕竟是大教育家,骂完之后,还是要做解释,传经布道还是要有的,他告诉我们相人之道:不是听其言而信其行,而是听其言而观其行。现实生活中,常常说“我看错你了”的人,肯定没读过老师的论语。

宰予确实在很多时候给老师难堪,还有这样一段: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

翻译一下:宰我问:“服丧三年,时间太长了。君子三年不讲究礼仪,礼仪必然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荒废。旧谷吃完,新谷登场,钻燧取火的木头轮过了一遍,有一年的时间就可以了。”孔子说:“(才一年的时间,)你就吃开了大米饭,穿起了锦缎衣,你心安吗?”宰我说:“我心安。”孔子说:“你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君子守丧,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住在家里不觉得舒服,所以不那样做。如今你既觉得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

孔子没有以师长之尊强行要求学生听话,那不是孔子,更不是因材施教,而是从情感角度去引导熊孩子宰予,再没有达到教育目的后,也没有恼羞成怒,而是让宰予去实践,通过实践获得心得。一教授,二引导,三实践,短短几句话体现的是孔子极高明的教学艺术。

I服了you!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孔子在《论语》中都骂过谁为什么】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版权声明